新地平線號明年將探索冥王星衛星周圍,以及其他太陽系的其他星體。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射的太空船「新地平線號(New Horizons)」機器人探測器,經過九年沉睡、航行四十八億公里之後,接近遙遠的冥王星(Pluto),七日凌晨四時從休眠中轉醒,開始人類首次的冥王星相關探測工作。
位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學實驗室」的太空船行動主管鮑曼(Alice Bowman)說:「新地平線很健全,正安靜地穿過太空深處、結束冬眠,並回傳訊息至地球。」
新地平線二○○六年一月發射,之後約三分之二的旅程都在沉睡,以保存太空船電力,將所需觀測能源消耗降到最小。
在這趟旅程中,NASA工程師每隔幾個月就會喚醒新地平線,看看系統是否仍然繼續在運作。
太空船的電腦也持續每周送訊息,因為距離遙遠,新地平線號所傳送的訊號即使以光速傳送,也要將近四小時三十分才會到達地球。
探測計畫主管說,新地平線號明年一月十五日起,將探索組成成份包含水冰的冥王星、其衛星周圍,以及其他太陽系的其他星體,特別是最大的衛星「冥衛一」,還有冥王星位置所在的「柯伊伯帶」。
新地平線號七月十四日將最靠近運行軌道是橢圓形的冥王星,然後結束任務。柯伊伯帶是一充滿直徑從數公里到上千公里冰封物體的中空圓盤狀區域。
新地平線號上載有七種儀器,包括紅外線和紫外線光譜儀、多色相機、高解析度望遠鏡相機,和塵埃探測器等。科學家說,這些儀器運作時所需的電能來自一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產生器,可提供比一對一百瓦燈泡較少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