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節約用水是水資源不匱乏的根本之道。圖為科工館與水利署舉辦「節水大進擊」闖關活動,透過實驗、觀察、探索的樂趣,讓大家了解生活中各種節約用水的方法。
圖/徐如宜、陳瑞源
有水當思無水之苦,節約用水是水資源不匱乏的根本之道。圖為科工館與水利署舉辦「節水大進擊」闖關活動,透過實驗、觀察、探索的樂趣,讓大家了解生活中各種節約用水的方法。
圖/徐如宜、陳瑞源
文/記者羅智華
為向其他國家吸取經驗,作為水資源規畫的他山之石,水利署日前也和以色列合辦「水科技研討會」、相互交流分享。相較於台灣,以色列年平均降雨量幾乎只有我們的五分之一,大約只有500 mm上下,但以色列政府卻透過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措施達到七成五以上的汙水回收率,漏水率則降到百分之五以下,讓得來不易的每滴水都能妥善運用,不輕易浪費。
隨著乾濕季節愈來愈「壁壘分明」、降雨型態逐漸轉變,詹錢登表示,政府部門的水資源規畫也要有所因應,不能一成不變,必須做好更佳管控;用水調度也要比過去更為靈活,做好農業用水、工業用水及民生用水的資源調節。
除此之外,也要思考如何增加蓄水量,以前農業社會為了灌溉常開挖水塘來蓄水,但隨著土地開發,這樣的小型蓄水池卻越來愈少。此外,透過興建水庫來增加蓄水量、強化水資源供給亦不可或缺,他指出水庫也有其壽命,如果淤積過於嚴重,就應該考量新建水庫才不會面臨「老天爺給水時,卻沒有水桶可裝水」窘況。
當然,要避免旱象反覆出現不能只靠政府做好水資源調度,根本之道還是要從日常節約用水做起,不能再把節水當成口號,而是要成為生活中具體實踐的習慣,當降雨無法開源的情況下,民眾在用水上更應懂得節流、建立正確用水觀念,才不會讓旱象每年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