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與檯子 記得之必要

林黛嫚 |2014.12.04
1298觀看次
字級

文/林黛嫚

瘂弦先生的紀錄片《如歌的行板》在台北轟動上映,他那名句「什麼什麼之必要」又流行起來,必要必要,真是必要。

不久前,一次文友的聚會,聊的是文壇近況,大家閒閒說起近日遇到的事,一位文友想說明她日前去學校演講,前一位講者誤了時間讓她枯等了一個小時,她努力想告訴我們那位講者,最後歸納出的句子是,「那個某位很有名的,某人的太太……」完全沒有可以參考的資料,於是與會之人絞盡腦汁,搜索枯腸,組合出那位很有名的某人的太太是誰,造成這場面的人,還很得意的說,三個字,意謂著那人不是單名。

也在不久之前,某位上了年紀的朋友在敘述一件事情時,怎麼也想不起主角的名字,時間凝固在那兒,沒有人能幫忙記憶,還是這位朋友豁達地說了一句,「沒關係,我等一下會想起來的。」過了一會兒,他果然想起來了,補充了方才沒有主角名字的事件。直到有一天,我想不起一個名字,脫口而出,「沒關係,我等一下就會想起來的」,我才意識到,原來我走到了這個階段。

每年「文訊雜誌社」舉辦的重陽敬老活動我都儘可能參加,為的是會晤平日難得遇見的文壇前輩。於是我想起那一年,遇見那位長者。他曾是著名的專欄作家,我接編副刊時,那個叱吒風雲、甚至可以主導輿論的副刊專欄的黃金時代已然遠逝,他也早從報社退休,只偶爾供些短稿給副刊。每隔一段時間,他從中部居家北上赴醫院拿藥,總會繞到報社來串門子。下午時分的報社編輯部,只有幾個休閒版面的編輯上班,所以他在和行政部門的同事寒暄完之後,就會在副刊停下,自己搬了一張椅子,在我的辦公桌旁坐下,副刊部門的其他同事都有例行事務要忙,只有我有空陪他聊天,說說時事、聊聊往事,直到晚餐時間,新聞部門的他的老同事進來上班了,也許同他一起吃飯,也許打過招呼他便返家,如此的制式行程至少進行了五、六年,透過這樣長時間的交談,我應該算是他非常熟悉的忘年交了。

報社結束後,有幾年沒有機會碰面,直到在「文訊」的敬老宴上,我遠遠看見他,像看見多年不見的老友一樣高興地迎向前去招呼。他看著我,很正經地說:「你是誰?」我想起他是個好開玩笑、也有幾分幽默的人,於是,我也正經八百自我介紹,我是某某,他說,「某某我記得,中央副刊主編嘛」,然後開始說起中副的悠長歷史,說著說著,我們散開各自去尋找交談的對象;過一會兒,又撞見了,他又問,「你是誰?」我也十分配合地回答,我是某某,他又興致昂然地說起中副的輝煌時代。這樣的事進行到第三次時,我突然醒悟,他不是在跟我開玩笑,更不是玩遊戲,他是真的不認識我,不記得我。

理解到這個事實之後,我的心情一下子蕩到谷底,我悄悄離開會場,身後正有人在談論他,說,「他今年說的話,和去年一模一樣,像錄音機倒帶一樣。」

對於寫作為業、爬了一輩子格子的人來說,記得,絕對必要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