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黑心油事件後,連串的食安災難無法停止,「真正秉持良心來生產製造安全商品的廠商有多少?」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籌備會主任委員戴雲發說,其實每個行業,不管是做食品或建築,其製造的過程與細節都只有業者自己知道,消費者其實是看不見的。
就因為「看不見的地方才更重要」,在食品安全受到國人高度關切的現在,花了大半輩子的心血的「房屋」也要同等受到重視。戴雲發說,大台北地區住宅密集,超過三、四十年以上的老房子不少,而住宅整體平均屋齡已接近三十年,顯現出許多建築已經必須面對結構安全的問題,更別說符合最新的耐震標準。
「台灣地處地震帶上,平均約三十到五十年就有一次大地震的發生,一旦發生規模六點三級的淺層地震,半倒加上全倒的房子,將會造成難以承受的傷亡。試問,我們還需要再等到下一次的大地震來襲時,再驚覺一次建築安全不可輕忽嗎?」身為結構技師中的大師,戴雲發深深認為「建築安全」迫切被需要。因為一棟安全耐震的好宅要有穩固的結構系統規畫設計,兼顧施工性的最佳化設計,藉由地震失敗案例來加強建築的結構安全設計,由一個能完整整合結構規畫設計與施工品質技術的團隊及好的施工品質,才能讓建築安全更有保障。
戴雲發說,在經過921大地震的創痛,以及歷年來關於房屋結構安全、施工品質不良、漏水問題層出不窮,如何能夠有效確保建築安全,改善消費大眾的居住品質與強化房屋的抗震能力?
戴雲發表示,推動、鼓勵「建築安全履歷」的建置與落實,增加消費大眾對於建築安全品質的認識,可以讓消費者在選屋、購屋時,不要只注重美觀、地段、價格,也要重視施工過程的各項紀錄,因為「看不見的地方才最重要」,看不到的地方,才是對建築安全影響最巨大的。
新里程碑
施工品質技術提昇團隊
●台灣建築安全履歷協會籌備會主任委員╱戴雲發
●內政部營建署前署長╱黃南淵
●中華民國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陸雲
●中華民國消費者基金會前董事長╱張智剛
●中華民國結構工程技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蔡榮根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董事長╱江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