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擁有一張國字臉,領導「明報」時被下屬認為很有威嚴感。好友倪匡形容金庸和古龍一樣,都有一個「異乎常人」的大頭,讓人「有一種極度安全感,就算天塌下來,也有他們頂著」。如今,國字臉的威嚴被歲月柔化成慈眉善目,給人的感覺便是可親與安全感。金庸的十六部武俠小說在全球已出售超過三億本,並被翻譯為日文、英文、越南文及泰文,台灣「最愛一百小說大選」調查中,武俠小說部分,金庸可謂一枝獨秀,共有《天龍八部》等六部作品上榜。
無心插柳 成為大俠
不僅海峽三岸金庸迷多得嚇人,國際名聲也有增無減,法國翻譯者用了三年時間將四冊的《射雕英雄傳》全部翻譯成為兩冊的法文版,名為「La legende du heros chas-seurdaigles」,作品上的插圖則沿用中文版。法國政府因此頒授了「藝術文學高級騎士勳章」給他,後又獲得香港五家大學頒授榮譽教授頭銜。劍橋大學的理查女士閱讀金庸撰寫的《鹿鼎記》英譯本後,向劍橋教授會提名推薦金庸為「榮譽博士」,但他不要這虛銜,寧願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當老學生。
「擁有同樣榮銜的名人,如愛因斯坦、艾森豪、蒙哥馬利、及DNA發現者、女性避孕藥發明人盡皆人中龍,為免『名不副實』,所以攻讀博士去。」他特別崇尚陳寅恪的一句名言:「不求學位,只求學問。」他將追隨前輩,明志求學,以增見識,他保證按時到學校,計畫用兩至三年的時間,修讀世界史、中國唐代史、考古史、歷史學等碩士、博士課程。想起之前在浙江大學歷史系任教,曾遭外界評批他沒有學位,也沒有歷史系任教資歷。「此番往劍橋攻學位,會努力學習」,他強調,被批評最好的答覆是改進自己:「你說我學問不好,我就多努力;不能比你好,至少比我自己好一點。」
成為大俠,也是無心插柳,一九五五年,在「新晚報」寫武俠小說的梁羽生結束連載,總編輯羅孚便要求金庸接下重任,金庸被逼寫出《書劍恩仇錄》,一砲而紅。三年後連載《射鵰英雄傳》時,每七天就被盜印成單行本出版。此時金庸老同學建議金庸辦武俠小說雜誌,兩人聯手出版十日刊「野馬」。
「野馬」籌備三個月,報販建議他們改辦天天發行的報紙,賺錢更容易,「野馬」一變而為「明報」。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的明報創刊號,二、三、四版都登小說、雜文,全份報紙均沒有新聞,是一份小說小型報。從創辦明報過程中,可看出金庸懂得抓緊潮流,奠下明報的基礎。「當時代的浪潮襲來時,他永遠站在浪潮的頂端。」一位新聞工作者如此形容他。
不能完全 違反史實
四年前,他開始修訂舊作,每天花十多個小時在寫稿、改稿上。他請台灣遠流的兩位編輯為他整理舊作中不合理的情節,他再「見招拆招」。「連上飛機都在想『破解』的方法,想到了便好高興!」金庸的「武癡」可不遜一般金迷呢!
「其實內容七八成都是依照台灣讀者建議的修改,照理說,大家應該很能接受才是。」他提到:「寫小說就跟畫畫一樣,會就會,不會就不會,這是沒有辦法的。」就像他當初和古龍來往時,也彼此不談自己正在寫的小說,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互相影響比較好。
著作修訂三次,新版較「注重人物情感變化,更深化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強調,所有的改動都以「不更改人物性格」為最高原則,讀者讀來若「大吃一驚」,可能是與作者「看法不一致」而已。
三版「金庸」各是三十多歲、五十多歲、八十歲的心血結晶,他認為,第三版是他修改得最滿意的一次。「其實世界上很多作家年老時,回頭看看自己年輕作品都一定會不滿意,覺得只要改幾個字,這個作品就會更完美,能有這個機會,很高興。」對於金迷「新修版太重視史實,失去武俠小說想像空間」的質疑,金庸回應,他寫小說「不能完全違反史實」。而「最大願望是當學者」,下一個寫作目標是「中國通史」,想嘗試用輕鬆的筆調來寫歷史。
發願 寫「中國通史」
金庸在新修版中,不斷將舊版中「留白」、讓讀者自由想像的部分填滿。他在「天龍八部後記」中,首次說明自己「補白」的動機。他認為,「中國讀者們讀小說的習慣,不喜歡自己憑空虛想,定要作者寫得確確實實,這或許是我們中國人性格中的優點:注重實在的理性,對於沒有根據的浪漫主義的空靈虛構,感到不放心。」金庸表示:「因為我的性格之中,也是笨拙與穩實的成分多於聰明與空靈。」
有金迷問金庸是不是重男輕女?《華山論劍》三次都沒有女子的份?金庸嚴正否認,強調「我崇拜女性」。他說金庸小說中「武功最好的是女子」,如古墓派祖師林朝英的功夫就比「中神通」王重陽好。況且,許多男主角「武功好有什麼用?女朋友叫他幹什麼就幹什麼」,如郭靖、張無忌都甘受愛人擺布。
金庸坦承喜歡年紀小的「小妹妹」,如郭襄、小昭。為什麼?他幽默回答:「因為她們不會成為『對象』,所以不會被懷疑」。讀者請他高抬貴手,讓郭襄能找到知心伴侶,金庸卻把頭一搖:「我不願意把她嫁給別人」。
「一九七二年封筆之後,的確有構思過新的小說,但是想歸想,卻因為想不出人物的個性,也擔心寫不好,被認為功力不夠了,只好放棄。」金庸說,寫作絕不重複相同的角色與性格,寫完十六部小說、近千種人物後,已很難創作新的角色。
修版 是忍不住手癢
小龍女和楊過因誤會分開一段時間,兩人在英雄大會上再見面時,小龍女問楊過:「過兒,你一天想我幾次?」楊過回答一天想姑姑兩百次。小龍女又問:「吃飯時想不想?」楊過說,吃飯時想了一百次,一面想一面吃,所以把麵條吃進鼻子裡了。小龍女說這樣不難受嗎?楊過答道,我小時候就是這樣吃麵的。到了這段對話的最後,小龍女得到了楊過一天想他一千次的答案。
這樣的新版《神鵰俠侶》劇情,您感覺如何?
修訂版的《鹿鼎記》本來要將韋小寶落得錢財散盡、妻離子散,「一個人娶七個老婆太多了,留下三、四個就可以了。」金庸原打算把「比較乖、比較天真的」留下(例如雙兒),打小寶的公主、騙人的方怡不留。如今,金庸改變主意,韋小寶的七個老婆總算可以保全,《鹿鼎記》、《笑傲江湖》、《雪山飛狐》都沒大改,新修後的《天龍八部》,也承諾「不會大修了」,但一想到漏了「梅蘭竹菊」一併送給段譽當老婆那段,金庸似乎忍不住又手癢了。
談到新修的《天龍八部》,他說裡頭天山童佬、李秋水、無崖子與丁春秋之間的四角戀情相當複雜,要做到「合情合理、天衣無縫」很難。他改了好幾次,到這一次總算比較滿意了。至於一生悲苦的蕭峰,修改前不少「蕭峰迷」、「阿朱迷」,要求金庸高抬貴手,讓他結局好一點,金庸卻維持原議。他認為身處胡、漢種族夾縫之間的蕭峰,「悲劇是天生的」,「除非他是壞人,才能在這種環境中得到好的結果」。
《倚天屠龍記》中金庸最愛的是小昭,在新版中大大提升小昭的分量,張無忌在沙漠中忍不住吻了她不說,在波斯船上張更開口說:「我會永永遠遠都記得妳,前晚作夢娶了我可愛的小妹子為妻,以後這個夢還會不斷作下去。」小昭也回應:「我真想你此刻抱住我,咱倆人一起跳下海去,永遠不起來。」
《天龍八部》也有修改,段譽沒那麼癡情了,「段譽很愛王語嫣,但她毫無反應,他覺得不是滋味:我這麼努力喜歡你,妳卻無動於衷,那還是做個普通朋友算了。」金庸這麼說。
段譽和「神仙姊姊」王語嫣真的「吹」了!新版的段譽最終娶了他的兩位「妹妹」木婉清、鍾靈,及「二嫂」西夏公主的婢女曉蕾。王語嫣則專注於修練「不老長春功」,並回到發瘋的表哥慕容復身邊。
這次改版幅度最大、也是所有作品中,更動最多的作品,就屬《飛狐外傳》。第三章中,補寫一段胡斐偷看到馬行空教商寶震、徐錚、馬春花練通臂連拳,而後馬春花一人留下來練習,疲倦了睡在草地上,繼而引起胡斐對少女美麗胴體的遐想。改版爭議最多的《神鵰俠侶》,也是目前賣得最好的一套。
金大俠之愜意人生
金庸的太太林樂怡比他小了足足二十六歲,傳言兩人相遇在一間茶餐廳,當時當女侍的林樂怡不到二十歲,金庸經營的明報又正陷入瓶頸,林樂怡鼓舞了金庸,也點燃兩人的愛情火花。婚後,金庸的生活起居都由太太一手打理。金庸愛旅行,想到那就飛到那,複雜手續都是太太處理;金庸一天花十個小時在閱讀、修訂舊作,能讓他拋開俗務的幕後功臣也是太太。
來台灣作客,朋友送一個隨身碟,將十六部金庸小說的電子版與一些佛經存於其中。金庸一開始搖手說不要,「因為我反對電腦!」想了一想,卻表示「但是我太太喜歡」,還是開心收下。
金庸在香港開設「明河社」,位在北角的商業大樓「嘉華國際中心」裡。剛踏進大樓時,很難想像十年前從明報退休的金大俠,是在這樣充滿商業氣息的寫字樓裡「退隱江湖」。還好,門口一幅金庸親筆所寫的對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嵌了十四部金庸小說的書名),讓明河社充滿古典與武俠氣息。
金庸在明河社裡的書房,是香港所謂的「無敵海景套房」,房間靠海的一面全是玻璃窗,將維多利亞海港的碧藍海景一覽無遺。沒有海景的一面則是書櫃,擺滿了超過上千冊的書。金庸半山豪宅的書房,也是被海景與書四面包圍,就像住在桃花島上的黃藥師,對著大海與書過著愜意的日子。
「我最大的願望是當學者」,金庸說。書櫃裡的書,有佛學、史書、易經、紅樓夢、中英文小說等,藏書之豐與口味之多變令人吃驚。連在澳洲置產時,金庸都打包了五萬本書帶過去。金庸讀書的毅力驚人,他雖曾就讀政大外文系,來港時仍嫌自己英文不夠好,在家裡放了個一人高的鐵櫃,裡頭全是寫滿英文的小卡片,每天限定自己記憶多少字。他也曾為了讀佛經,學起全世界最複雜難懂的梵文。現在的興趣則是邊疆民族史,正熱中學習拉丁文。
金庸對飲食不大講究,唯一忠誠的是家鄉的龍井茶,說「喝茶必喝龍井」。、曾在杭州就讀中學,二十多歲才因為考上「大公報」記者來到香港。他從報業戰場退下後,開始想念家鄉。幾年前在杭州買下一棟別墅說要養老用,蓋好後卻又嫌太豪華、轉送給杭州政府。
朋友告訴他,華人到海外留學,行囊裡治思鄉的三個法寶是「家書、麻將、金庸小說」,金庸回答得豪氣十足:「現在到那裡都買得到金庸了,根本不用帶!」他說,日本已準備把他的作品改成手機小說,e世代的人也可以在地鐵上用手機看金庸小說。
大陸到處都在發金庸的文化財,小時候在嘉興住的房子被毀,當地政府斥資重建,並掛上大大的「金庸舊居」牌子,成為著名觀光景點,連金庸念過的海寧市的袁花鎮小學也成了觀光客必遊之地。嘉興政府更利用《射鵰英雄傳》中提到過的場景煙雨樓為主,再蓋出「醉仙樓」和「鐵槍廟」,並要在象山建出襄陽城,成為「神鵰俠侶城」。
杭州西湖旁也有「金庸茶館」;金庸於一九九六年在兩湖之間風景最佳處自建的「雲松書舍」,內有六千冊金庸藏書,雖然後來自己沒住而是捐出給政府,但該處自又是一個觀光名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