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東進--金控的老大 科技的狂人

譚欣 |2005.08.28
11642觀看次
字級

要談吳東進,得從吳火獅談起,這位以紡織起家的台灣第一代企業家,富甲一方的成就,應歸功於一位「大小眼」的老師。吳火獅從小天賦異稟,考試很少考第二名,只因為家裡貧窮,那位老師嫌吳火獅上台領獎不體面,而指派第二名同學上台。「沒有錢就被看不起」的遺憾,在吳火獅幼小的心苗種下了奮發的種子,成功與成家後,就用日式教育嚴格培養四個兒子,發誓一世人都要脫離失敗與貧窮。

穩健踏實  謀定而後動
吳東進就是在這種信念下被教育成人,身為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的長子,父親驟逝那一年,他才四十歲,就坐上了家族事業董座位子,自然給人嚴肅的印象,市場將他歸類為「保守謹慎」派,目前事業版圖橫跨金控、保全、人壽和醫院,他以鴨子划水姿態,一步步建構自己的王國。

一手蓋起「台灣地王」新光摩天大樓,金牛座的他有時候會「想太多」,行事穩健踏實,一切謀定而後動,從來不做沒把握、衝動的決定。而且他沉得住氣,事情沒有成功,他連說都不會說,誠泰銀行的併購案就是最佳例證。事後他難掩心中得意,但事前則是保密到家,連太太許嫻嫻都被瞞得緊緊的。其實在滿頭銀白絲下,他仍有一顆童稚之心,也是金融圈大老闆中有名的「科技狂人」。和兒子一起參加首映動畫,看到名模林志玲擔任配音的遊戲動畫影片時,更忍不住拿出相機,在人群中掂起腳尖猛拍,比一般的死忠玩家更熱情。

身邊的人形容他腦筋動得很快,擅長交叉行銷、注重風險管理,搭配「走動式管理法」,不在一個定點辦公,以無線電話、傳真等為主要輔助工具。他的秘書說,董事長是舊世代學中文輸入法最投入的第一人,不是為了要「打」什麼偉大的鉅著,也不是為了要「打」書立傳;只是單純地想用自己「打」出的字與同事們溝通。他使用的中文輸入法叫「九方」,這是他認為最方便、最好學的一種輸入法。

有一次,他去逛電腦展,看到這項產品介紹,就跟好學不倦的新壽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公司董事長丁一善說:「老丁,這個好像還不錯,我們來了解、了解」,丁一善就先去學。

吳東進說,他曾向丁一善等同事學別種輸入法,但都沒有學成功,但「九方」他一學就會,秘書不在身邊時,也可自己回e-mail給同仁。

新光集團高層主管證實,曾在凌晨兩點,接到吳東進的電子郵件。收到的同仁第一個想法是:「老闆為何這麼晚了還沒睡!」

四兄弟別苗頭
四兄弟中,吳東進和老三吳東亮在事業經營理念與風格上差異較大,關係一直很緊張,但是他和老二吳東賢及弟弟吳東昇的關係卻十分良好,尤其是和吳東昇更是無話不說。因此,在國內金控公司開放申請設立之後,吳東亮便決定以台新銀行為主體成立一家金控公司,台新金控於是正式掛牌營運,除合併大安銀行並陸續將台証證券、台新票券納入金控公司旗下,在合併綜效逐漸顯現的情況下,不但在國內上市櫃金融同業當中名列前茅,其經營績效在兄弟之中也脫穎而出。

兄弟發生衝突的去年,吳東進一再呼籲「固執的老三」吳東亮「顧全大局、別再拗了、接受媽媽吳桂蘭的決定」,退一步,讓新光家族團結、和諧,也讓老四吳東昇在家族企業中擁有一個舞台發揮。

當初「新光金控」和「台新金控」合併破裂時,他也是「尊從媽媽的決定,禮讓弟弟吳東亮」。

目前吳家四兄弟事業分工狀況,分別是:老大吳東進經營新光金、新壽、大台北瓦斯與新光醫院;老二吳東賢掌新紡、新光產險與新光投信;老三吳東亮掌台新金、台証證券與台新票券;老四吳東昇掌新纖。

熟悉吳東進的人都可感受到,他變了,花更多的時間親自動手做。過去管得較少的他,現在很多角落都可見到他的身影,他自己也覺得,董事長站在第一線,士氣提振效果確實不一樣。「企業經營出現緊張氣氛是件好事,大家能更認真思考及面對問題,皮也繃得更緊」,他說:「不這樣做,微利時代如何生存下去?」

最近,新光遭內線交易起訴案,被視為檢調偵辦國內金控合併涉及不法案,第一起偵結起訴金控公司負責人的案子,影響國內金融整併不小,起訴書直指吳東進因九十一年間與兄弟吳東亮所屬台新金有意合併,不過因利率走低、責任保險金不足而需增提巨額責任準備金,以致影響新光金當年度獲利甚大,在此重大消息公布前涉嫌出脫手中持股一○一○張股票而遭起訴。

吳東進接受空前大考驗,未來會如何?且再等著看事件的發展吧!

企業形象很公益

新光集團第二代各自有了一片天地之後,也各自有了塑造企業形象的想法及模式,其中新光人壽過去因為資產規模最龐大,也最具實力,因此,從吳火獅時代就成立了幾個基金會,吳東進接手之後,又先後成立四個基金會,使得目前以新光人壽為主體的基金會就高達八個,分別是新光人壽獎助學金、新光吳氏、新光人壽慈善、吳火獅先生救難救急、吳家錄保險文化教育、同心圓醫學、新光吳火獅文教及吳東進等基金會。

其中又以民國八十三年成立的吳東進基金會,及八十六年成立的新光吳火獅文教基金會,與文化藝術的推動有較直接關係,目前這兩個基金會的董事長均是吳東進本人,執行長則是由吳東進的太太許嫻嫻擔任。

新光美術館目前的收藏品大致可以畫分為書法、國畫、水彩、西畫、版畫、雕塑、古董文物及西洋藝術。其中書法類有楊善深、王北岳、王壯為、傅狷夫、江兆申、吳平及周澄等人的作品;國畫類則有任頤、石魯、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林玉山、溥濡、江兆申、李義弘等近現代畫家的作品;西畫類有吳榮隆及梁君午的油畫,以及劉其偉、趙無極、石川欽一郎、謝孝德等人的水彩作品;版畫類則有廖修平及翁倩玉等人的作品;雕塑類則有楊英風及王俠軍等人的作品。

古董文物收藏,則以西周、春秋戰國及漢朝的青銅器為主;西洋藝術則是以十九世紀歐洲印象派的風景、人物、花卉靜物為主,作品唯美但卻都不是大名家的作品。整體而言,新光美術館的收藏方式是較隨性而欠缺系統性,這是未來可以再強化的部份。 

至於新光三越百貨,因為董事長吳東進本身酷愛攝影藝術,因此,也成立一個文教基金會,近幾年除了舉辦兒童繪畫比賽之外,也常在全台各地分公司舉辦大型藝術展覽,並開放外界租用展場,對於藝術欣賞的推廣具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其實新光三越引進日本百貨公司的經營概念,在百貨賣場開闢藝術展演空間,對於引領普羅大眾接觸藝術,多少會產生一些影響力。

完美的芭比娃娃

美麗大方、舉止得宜,長女吳欣盈是父母眼中完美的芭比娃娃,她的人生標準是母親立下的一○五分,她的名片,由右至左羅列五個頭銜: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董事兼執行長、新光金控董事長特別助理、萬泰商銀董事、新海瓦斯董事及新光產物保險監察人。身兼五職的她,是新光第三代中頭銜最多的一個。

從小學大提琴的吳欣盈,有一次,在音樂會演出時,在樂曲進行過程中幫大提琴首席翻樂譜。演奏結束後,當她走下舞台,母親迎接女兒的第一句話也是:「為什麼你不是首席?」這就是母親教育吳欣盈一百零五分的人生哲學。

從台北美國學校畢業後,父母為吳欣盈挑選的大學,也是美國培育女性最為傑出的女子貴族學校,記錄著美國歷史上眾多傑出的女性,包括中國近代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女性宋氏三姐妹││蔣宋美齡、宋慶齡、宋靄齡。

感性的吳欣盈曾夢想過擔任外交官、考古學家或是大提琴家,到了大二暑假至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實習,還愛上媒體工作。「從小人家就對我說,You're good, you're great and you can do everything what you want to do.(妳很好,很棒,可以做自己所有想做的事)。」但她知道,這都因為自己是吳東進的女兒。如果一畢業就回到家族企業裡做事,不管能力如何,永遠不會有人跟她說真話,也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競爭力!

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太在乎長幼尊卑這件事,這讓部分老臣很不以為然。吳欣盈說,她回到新光集團內做事,最大的挑戰是「維持傳統又持續創新的平衡」。無論她未來在新光集團扮演什麼角色,無論她將如何在家族期待與自我實現中尋找平衡點。肯定的是,她要的絕不是待在家裡的人生;顯然的,以她的企圖,未來會是台灣商場上的一號人物。

愛上麗江

往年寒、暑假時,吳東進不是到歐美探望在國外唸書的小孩,就是到日本泡湯。但最近吳東進比較常去大陸,尤其是雲南昆明。吳東進戲稱,自己大概被「下蠱」了,因為有一次,一個月內,他連續進出雲南達三次之多。

進入中國「大西部」,三進三出雲南昆明,其中有一次,是新光人壽在昆明吉鑫集團所屬的「世博吉鑫園」舉行業務大會,另外,吳東進也曾經以新光醫院董事長身分,去參訪過雲南當地醫院,新光醫院派遣了一支「成都九寨溝」的醫療考察團,到當地與相關醫護單位交流見習,結果沒想到因為聯繫上的問題,對口單位「鬧雙包」,本來一次的參訪行程,後來變成兩次。

吳東進則在參訪中,分別到成都三星堆、九寨溝和雲南麗江一遊,並拜訪中國西南各省中最大的「華西醫院」。吳東進尤其對麗江的風景,讚不絕口,就像在畫裏面一樣,尤其是「古城」景致,感覺上,好像在逛美麗的大宅院。

麗江和九寨溝的海拔都不低,有些人會因為不適應,而出現「高山症」現象,不過,平常相當懂得養身的吳東進,倒沒有這層顧慮,他還抽空打了一場高爾夫球,甚至雲南少數民族「走婚」的習俗,吳東進都能一一道來。

小檔案
出生年月日:民國三十四年五月三日
籍          貫:台灣省台北市
學          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研究、日本早稻大學田商學院畢業
現          任:新光人壽保險公司董事長、大台北區瓦斯公司董事長、新光吳火獅紀
                    念醫院董事長、哥斯大黎加共和國駐華名譽理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