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麥寮訊】台灣藝術大學古蹟藝術修護學系十多名學生,日前在系主任蔡永森帶領下進駐麥寮拱範宮,展開建築田野調查,學生拿著紙筆在廟中勤作記錄,為日後建築修護的參考依據。
拱範宮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至今已有三百二十四年歷史,分靈廟宇達四千多座,主委許忠富指出,目前建築於民國十九年重建至今,當時邀集了各派知名匠師約三百多人共同創作,舉凡木雕、石雕、彩繪、交趾陶等裝飾藝術,都是當時國內漳、泉兩派匠師「對場」(意即拼場)傑作。
拱範宮內部建築藝術保存相當完整,秘書吳國寶指出,廟內裝飾藝術都是台灣早期難得一見瑰寶,已列為縣定古蹟,學術單位前來研究、記錄,廟方十分歡迎。
研究活動預計進行至周六,學生連日來在廟內拿著紙筆紀錄早年匠師創作圖樣,並且仔細測量、繪出每幅古蹟的尺寸,針對現況進行調查。
台藝大研究生鄭雅文說,拱範宮的建築裝飾藝術因為有兩派對場的趣味互動,格外特殊,其中泉州派施作的八卦藻井,為國內首件,格外引人注意。
鄭雅文表示,國內古蹟保存不易,除了氣候較潮濕,人為觀念也有待突破,這次記錄調查將可做為拱範宮日後修護的參考,也希望透過文字資料整理,提升拱範宮歷史地位,推向成為國家級古蹟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