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立博物館昨日起展出「前居之鑑—考古遺址山仔頂與下罟坑」。展出今年七月在嘉義市山仔頂出土的二枚歐洲銀幣。圖/中央社
【本報嘉義訊】嘉義市山仔頂遺址今年七月出土二枚歐洲銀幣,被視為十九世紀漢人在嘉義的商業活動遺跡,嘉義市立博物館即日起至十二月二十八日推出「前居之鑑—考古遺址山仔頂與下罟坑」展,首度公開展示今年七月試掘山仔頂遺址文物,並與十三行博物館合作展出下罟坑文物。
策展人顏廷伃表示,嘉義市山仔頂遺址在日據時代因闢建植物園而被保留下來,也是嘉義地區唯一的金屬器時代遺址,說明十九世紀嘉義地區的商業活動。
顏廷伃是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也是嘉義市山仔頂遺址試掘團隊計畫主持人。她表示,山仔頂遺址對於研究嘉義原住民族與史前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她指出,嘉義市山仔頂遺址距今約一千一百年,已進入台灣史前時期的金屬器時代,雖然遺址遭土石流而大半被破壞,仍保留不少當時人生活使用的陶容器以及作為裝飾用的陶環。
嘉義市山仔頂、新北市八里下罟坑二個遺址,地處台灣南、北,雖然地理環境不同,遭遇卻是台灣二千多個遺址的縮影,也見證自然與人為破壞,危及人類居住環境的歷程。
嘉義市文化局長侯嘉政表示,「前居之鑑」特展將嘉義自十七世紀後期以來所遭遇的自然災害列出,包括地震、颱風、豪雨、乾旱、缺糧等,顯出古老嘉義人克服險惡環境的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