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 人間佛教散文(不分名次)回歸自己的圓滿 上

梁玉明 |2014.11.13
2796觀看次
字級

文/梁玉明

編按: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得獎名單於日前揭曉:http://www.vmhytrust.org.tw/news/48,本刊今起,將陸續選刊「創作獎」的散文及報導文學等作品。

母親的語言發生障礙後,我對聲音的體悟也開始多樣化了。

母親發出「喵!」的一聲,我聽了知道是在叫自己,卻有變身成貓的感覺。母親發出「駕!」的一聲,我的眼前閃過一匹馬,還是黑褐色皮毛閃亮的駿馬。母親瞪著眼睛對我「嗨!」一聲,我彷彿成了日本軍官,還打著綁腿、預備出征的樣子。

於是我隨著母親發出的聲響,「咚!」成了一個鼓,「鏘!」成了一面鑼,我對世間喜怒哀樂的感受,開始變得遲鈍、不確定,沒有了立即的接收力;反而對單純的聲音、笑容、動作呈現出敏感的反應來。我想:這應該是頭腦的思惟運作,在我本有的覺性面前,讓出了一個當下的空間。

原來外境的任何聲響、動作,都沒有確定的意義;是與我的心境連結之後,才呈現出意義來。誰曉得我的心裡儲存了多少畫面?更別說其他人心裡的資料庫了。還只有「無量無邊」差堪形容呢!於是一張理解、包容、體諒的網絡,朝向無量無邊的天際展開,此網所及之處,一律潔淨、圓滿、超越!

語言原本就是用來表情達意的,這樣單純的發音,本質上雖無意義,但母女雙方都能在聲紋音波裡,將豐富的含意瞬間解讀到位,那就是最高級的溝通了。我隱約覺得有一種不尋常的美善,飽含著流動的意象,充塞著溫暖潤澤的氣息,正不斷豐富著我的生命。我可以辨認出來,那是一般應對中無法企及的一塊處女地,卻讓母親藉著有堵塞的腦血管、有缺陷的意識、有障礙的語言,在一片混沌之中,既單純又艱難地碰觸到了。

我甚至於猜測,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應該也是類似的系統運作!愁苦眾生的一個聲音,在祂的磁場中形成了一個畫面、一個情節、一個故事,祂在一瞬間解讀明白,於是眾生的憂悲苦惱,很輕易的就被理解、被寬宥、乃至被救拔了。

父親不時地招喚我,要我幫忙翻譯母親的意思,要我處理母親的便溺。聽母親那有音無字的話語,對父親來說是一項無奈的煎熬。我雖然不是每一句都能立即解讀,但以一個作妻子的同理心,猜猜母親會對父親說些什麼,也都八九不離十。父親那聲聲的呼喚,彷彿穿越時空而來,有著火辣辣的急迫性,和沉甸甸的下墜感,我一概以雀躍之心應承著;父親的身軀卻彷彿被掏空了似的,短期內消瘦了十幾公斤,肚腹與腰部長出了帶狀皰疹。我設想著:一定是難以言宣的壓力,幻化成帶菌的細胞,從老人家深層的內心,逐漸竄到了表皮,啊!它們啃噬著的,是父親的血肉之軀、是我垂垂老矣的父親啊!在淚水逐漸淹沒眼眶之際,我選擇了站在父親這根頂梁柱的背後。

父親的每一個呼喚就是我的一個當下,沒有任何事比母親的便溺更緊急,稍一遲疑,迎接我的可能就是整床尿騷的床單。每當夜深人靜,與母親四目相對,背景是一灘立刻要處理的糞便,當下就是我訓練專注最好的時機了。我將母親的腿固定好位置,然後端上一盆溫水,像面對一件神聖的藝術品一般,把母親的臀部擦拭得乾乾淨淨,自我滿意度達到百分百,堪稱是一項僅供我們母女兩人欣賞的傑作。我心想:這就是我的修行啊!母親是我的一畝「恩田」,目前正值缺土需水期,此時不犁田灌溉尚待何時?於是肉體的疲累辛勞,完全被精神上的滿足感湮沒殆盡。

人生有三大福田需要勤加耕耘:恭敬禮拜佛法僧、供養上師,是耕耘「敬田」;孝養父母是灌溉「恩田」;慈悲對待周遭愁苦的眾生,就是關注「悲田」了。此生要有足夠的因緣福報,才會在適當的時機值遇佛法僧,也才有一畝莊嚴的敬田呈現在你面前。面對恩田,你也能看出其中的需求,心力充沛的供應無虞,彩繪出禾苗欣欣向榮的景致。至於觸目所及的悲田,正為你提供了展現智慧、長養慈悲心的肥沃土壤,催促著你快快播種呢!

父親長久被母親捧在手心裡,是個養尊處優的大老爺,一旦母親倒下了,他的惶恐不安可想而知,稍有不如意就朝四周發洩,其他人嘴裡不說,卻以各種理由漸漸散去。我站在修行的立場,全然接納下來,按照師父的教誨:「要回歸自己的圓滿,唯一要做的就是接受一切好與一切壞。邏輯很簡單,好壞是你去分別出來的,所以要把它還原回去,這樣全數的接納好與壞,就是打破分別心的真正實踐。」

當時的我聽了師父的話,還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如今將身邊發生的事情沉澱下來觀察,才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母親的中風是壞嗎?卸下了數十年的重擔,享受一下被服侍的滋味,讓女兒順理成章的回歸娘家,重溫原生家庭的溫馨,誰曰不宜?父親的斥責是壞嗎?感受一下父親的真性情,讓我心靈的空間更加擴大,包容力展現無餘,有何不美?當一個人活在世間,看什麼都是美好的,那跟在天堂有何不同呢?心念一轉,當下就是天堂、就是淨土啦!原來這些場景、劇情的安排,就是為了讓我了悟、讓我回歸自己的圓滿,一條康莊大道已然呈現在眼前。

我彷彿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八十多歲的父親,對著五、六十歲的兒女叱來喝去,喝叱內容聽在我的耳裡,完全不起任何情緒作用,因為我早已為心靈穿上了一件「忍辱」的外衣,當下聚焦在父親耳聰目明、聲音宏亮的氛圍裡,內心頓時充滿了欣慰與感恩;那是一種滋養的感覺,就像腐爛的植物埋在土裡,自然發酵成有機肥料一樣,沒有一絲一毫人為的造作。我心裡明晃晃的感知到:那樣的親情互動、聲色情境,也是有保存期限的,只是不確定三年或五載。(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