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長吳思華今天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表示,國中小第3學期是實驗計畫方案,是利用暑假上課2至4周,並於教學現場進行實驗創新課程,營造做中學的學習環境,採學校自願性申請,教師及學生自願性參加,最快明年暑假起試辦2年,若效果不好就停辦。
吳思華表示,第3學期試辦計畫的4個核心要素包括人文、數位、偏鄉和實驗,希望透過暑假時間進行本土語言和本土文化的教學,利用非傳統教學方式達成補救教學目的,並於偏鄉地區優先試辦。目前仍在規畫階段,預計明年暑假以示範實驗性的方式正式推動。
吳思華指出,補救教學必須找出新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後段孩子跟得上,但所謂新的教學方法,需要實驗和嘗試的空間,因為後段的孩子本來就不喜歡念書,再叫他們回到教室,重上數學、英文課,不會的還是不會,但若結合數位跟人文,用更活潑的方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動力,才是這個計畫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