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到金門 為戶外藝品洗澡

 |2014.11.12
1352觀看次
字級
華大學民族藝術所學生劉宇宸與朱紹慈,藉由清潔金門的戶外藝術品,喚醒大眾對公共藝術品的重視。圖/劉宇宸提供

【本報台北訊】花蓮縣東華大學民族藝術所學生劉宇宸與朱紹慈,八月前往金門,清潔當地八座戶外藝術品,藉此喚醒大眾對公共藝術品的重視。她們以金門為先鋒,盼未來能在台灣發酵,掀起全民幫戶外藝術「洗澡」風潮。

「公共藝術品就在我們周遭,卻感覺很遙遠!」劉宇宸說,很多人寧可花錢到博物館看展覽,卻對身邊的公共藝術品「冷感」,甚至破壞。藝術品遭受鳥屎、菸蒂、灰塵、蜘蛛網侵襲,「比垃圾還不如,很心酸。」

劉宇宸表示,她二年前和朋友到金門玩,感受戰地風情與古厝情懷,「相較花蓮的大山大海,金門多了純樸美。」希望以清潔行動作為新視角,重新探索這座小島的公共藝術品。

金門公共藝術品共二十七座,她們從中挑選較適合的八座,並連繫每件作品的管理單位。清潔工具以棉布和清水為主,並上網學習正確清潔方式。

高六公尺的作品「金門飛揚」是這次計畫的最高目標,材質是銅,金黃色外皮,包覆有如中國結的造型,象徵金門是由戰火中走出的浴火鳳凰,相當豪氣,但清潔難度很高。

劉宇宸說,她們爬上梯子,拿著水管噴灑「金門飛揚」,並拿棉布擦拭,但因梯子高度不夠,只能擦到手能觸及的位置,很可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