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擬推動「中小學第三學期」,先挑一百所國中小作為實驗站,以「補強性」課程為主,包括數位、本土、才藝、運動、語文等多元課程,希望激發學生的創意,也可作補救教學。
有家長擔心學童的讀書壓力會變大,且暑假縮短,孩子少了快樂時光。這點我覺得倒不用擔心,因為第三學期的課程並不計入學業成績,不過教育部不要硬性規定課程,讓各個學校依據學生需要彈性規畫,以達到快樂學習、有效學習的目標。
誠如一國中學生表示,暑假也在補習,去學校可能還輕鬆一點。
有人認為暑假多元學習,不就把學校變安親班嗎?
不用花錢的安親班又何妨,弱勢家庭還可當作「公辦夏令營」呢!
所有家長都賺到了,何況兒童有地方可以玩又兼學習,安全多點保障。
我認為學校可以藉此機會加強教導在地文化特色,傳承在地文化,增加將來人才留在當地發展的機會,全國各地能夠均衡發展也是國家之福。
總之正反面意見都有,政府可以廣納為參考,好好規畫後再付之施行。
問渠(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