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質修復師彭柳生正在進行補形修復。圖/新華社
觀音專用御醫
妙手護佛像
在中國大陸重慶大足區寶頂山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現場,有這樣一群人,一直在為大陸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忙碌著,他們是來自各地的文物修復師。
從二○○八年勘察時「把脈會診」,到二○一一年正式啟動修復「實施手術」,他們像「醫生」一般搶救著「病入膏肓」的千手觀音,他們每個人都「懷揣絕技」,可謂千手觀音造像的「御醫」。
寶頂山千手觀音為宋代造像,集雕刻、彩繪、貼金於一體,堪稱「國寶中的國寶」,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代表作品。穿越八百載風雨,千手觀音造像出現砂岩風化、手指斷裂、金箔脫落……專家「確診」其病害多達三十四種,病害面積達到二百多公尺。
由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敦煌研究院、清華大學、大足石刻研究院等單位選派人員組成的修復團隊,為千手觀音做化驗(監測)、打針(注射固化劑)、動手術(補形修復),植皮(貼金箔),美容(彩繪修復),處理每個環節都像悉心的醫生一樣。
文物修復師們天天面對冰冷的石壁,重復單調枯燥的工序,長期嗅著刺鼻的藥劑味,在沒有空調的修復現場,頂著嚴寒酷暑,或站、或蹲、或躺,一個姿勢就是一整天。他們不僅要有嫺熟的技術,做到心細、手巧,更要耐得住寂寞,外地人員還克服天氣、飲食等諸多不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