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很多父母希望下一代能長高一些,因此生長激素成為熱門的話題,但為了多長五公分,需要花費一百五十萬以上。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指出,根據臨床經驗,採用「階段療法」比直接使用生長激素效果更好,且經濟得多。
丁綺文說,從身高曲線可以看出青春前期男孩及女孩都有一段快速成長期,這段時間是長高的關鍵期。女孩青春期早,快速成長期是十至十二歲,男孩約在十二至十五歲,過了這段時間,還能長一年半左右,但幅度不如關鍵期。
身高雖然受遺傳影響,但是後天的調養可使子女的身高比預估值多出七至十公分。丁綺文建議三階段療法,從九歲開始。
階段一、生活型態調整:完全不吃藥、不打針,就能提高自身的生長激素,只需調整飲食、睡眠、運動三方面。飲食—補充優質蛋白質。睡眠—夜間十一時至清晨三時,生長激素分泌最多,深度睡眠能促進生長激素,許多孩子在調整後,半年內就長高五公分。運動—以大塊肌肉群運動較有效,例如跳繩、打籃球等。
丁綺文說,階段一適用於所有生長期的孩子,如果確實做到,效果仍不滿意,可再加上階段二、補充適當營養品:醫學臨床上是注射號稱生長荷爾蒙的精胺酸。市面上售有口服、鼻噴劑、舌下噴劑三種。
大多數的孩子經過階段一和二的處理,都能跟上生長曲線,發育得好,只有極少數希望突破遺傳限制的人,需要用到階段三的生長激素療法。
階段三、注射生長激素:最直接有效,缺點是天天打。副作用有水腫、關節疼痛,但劑量控制得宜,發生率很低,必須在醫師協助下使用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