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過海.王志揚漂流木創作 文與圖/王志揚 |2014.11.02 語音朗讀 513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魚躍龍門〉,這塊竹子來自山裡,飄過大海,在沙灘上被當廢木焚燒。經撿拾,琢磨、拋光,化作一條鯉魚,再種上植物,賦予它新的生命。圖/王志揚王志揚經常到無人的海邊尋找創作的素材。圖/王志揚樹根、椰子殼做成的茶則。圖/王志揚屋後的腐木,壞掉的掃帚柄,以及路邊的刺竹,變成美麗的茶盤、茶則、花器。圖/王志揚 八八風災過後,枯死的九重葛,經過藝術家的巧思,變成造型獨特的筆架。圖/王志揚簡單的組合,便是趣味十足的創作。 圖/王志揚美麗的花器,獨一無二,來自上天的賜與和藝術家的看見。 圖/王志揚大自然的原有生命,藏在木頭中,只待慧眼去發現它。圖/王志揚 我喜歡漂流木創作,因為海邊有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素材。 這些木頭來自山裡,經過雨水沖刷、山老鼠的砍伐,順著河流而下,飄洋過海,靜靜躺在沙灘上,經日曬雨淋,被當成廢木燒毀。它們靜靜著等待有緣人的出現,等待著生命的遇見。 在創作的漂流木作品中,我非常喜歡一件作品〈魚躍龍門〉(右圖)。那是一節鯉魚造型的竹子,自然成形的彎曲,經過拋光、整理後,就像一尾翹起尾巴的鯉魚,植上蘭花後,顯得格外韻致。許多人見了嘖嘖稱奇,甚至有人希望高價收藏,我卻珍惜那得之不易的過程。 去年八月,一個颱風來襲前的傍晚,風尚未勁,但雨水已經淅淅瀝瀝地落了。我穿起雨衣、戴著安全帽,帶上一把小鋸子,騎著摩托車往海邊去。海岸空無一人,成堆的漂流木堆積在沙灘上。 漂流木,是大自然透過風雨、透過大海送給人們的珍貴禮物。颱風過後,政府會有某一段時期開放撿拾,但堆積如山的漂流木怎麼可能撿得完? 於是,接下來的處理方式就是焚燒,燒不完的木頭,待下一次颱風來襲又繼續堆疊。對從事漂流木創作藝術的我而言,這是大自然的賜予。 我喜歡這樣的天候來到海邊,暫時遠離人群,與天與地與海為伍,看著浪花激岸,聽著陣陣濤聲,與內在的自我對話。在沙灘上尋寶,驀然,眼神與那一根焦黑的巨竹相遇。 「好特殊的造型」,我心裡想:「那黑漆的竹身顯然被火燒過,竟未成灰燼,難道與我有緣?」因為那竹身被層層的木頭壓住,只能擷取一段。於是,我拿出小鋸子,開始鋸它。果然是勁竹,木質堅硬,我用小鋸子奮力拉鋸,不消幾分鐘,已是滿身大汗,手痠不已。 我放下鋸子,甩甩手臂,走到消波塊旁凝視大海。颱風前夕的大海,格外猛烈而壯闊,大浪陣陣撞擊著消波塊,激起丈高的浪花。出生在海邊,鎮日與海水為伍的我,對海雖然熟悉、親近,仍心存敬畏。我的童年玩伴,有多位因為輕忽而被大海吞噬。 欣賞著海景,隨手撿拾一些造型特殊小木頭,休息夠了,再回過頭來跟巨竹奮戰。這樣鋸鋸停停,奮戰了五回合,終於鋸下了那一節竹子。回家之後,經過琢磨、拋光,那竹身漆黑、根鬚雜亂的竹子,終成一件美麗的作品。它的美麗,來自我驕傲的「曾經」。 許多朋友見到我的漂流木,都好奇又羨慕地問:「你的漂流木是在哪裡撿的?怎麼那麼漂亮?」 漂流木之於我,不在於造型的特殊、不在木質珍貴,而是每一次相遇背後的感動。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有緣的木頭在哪裡?就去撿吧! 生命不也如此嗎? 前一篇文章 【山居樂活 】秋日繆思——入畫中 下一篇文章 日本茶道 茶道一線牽 相差74歲的師徒情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05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6【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7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08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9全球最長航線將開通 至少飛26小時2025.09.1110牽動數代玩家青春 瑪利歐迎40歲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白色墨水】晨光花語【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療癒綠洲】荷塘暮色【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 作者其他文章媽媽 感恩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