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的返回器,周六清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順利著陸,首次完成再入返回飛行試驗,是中國航太計畫的一大進展。
新華社報導,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系統獲取了清晰的地球、月球和地月合影圖像。而中國也成為繼前蘇聯和美國之後,成功回收繞月飛行器的第三個國家。
新華社報導,五時五十三分,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服務艙與返回器在距地面高約五千公里處正常分離。六時十三分,返回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進入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飛行試驗器的返回器凌晨和服務艙成功分離後,清晨六時四十二分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場著陸,工作人員亦成功發現返回器。
所謂「再入」是太空飛行器返回大氣層的階段,「返回」則是指飛行器脫離原來的運行軌道,進入地球大氣層,並在地面安全著陸的技術。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在返回地球大氣層之前,以每秒十一點二公里(每小時兩萬五千英里)的速度飛行,這個速度可產生攝氏一千五百度的高溫。下降至預定高度後,返回器向上躍起,跳出大氣層,到達跳出最高點後開始逐漸下降。之後,返回器再次進入大氣層,實施二次氣動減速,最終在預定區域順利著陸。
中國國防科工局說,中國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的任務是繞月後自主返回地球,為二○一七年前後發射「嫦娥五號」實現無人自動採集樣本再返回地球做準備。
再入返回飛行試驗器於十月二十四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國防科工局局長許達哲表示,科研人員將對回收後的返回器及這次再入返回飛行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深入研究,為優化完善「嫦娥五號」任務設計提供技術支撐。
此前,中國無人探測器「嫦娥三號」承載「玉兔號」探測車成功登陸月球,雖然後來出現機械問題,但當局認為,任務算是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