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例行公布上月景氣概況,驚見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在SARS風暴席捲亞洲造成低點,且暌違四十三個月後「重現江湖」,客觀而量化的統計數字,硬生生給了蘇內閣一個巴掌。
但財經官員還是趕緊辯解,說是去年同期的「比較基期」過高惹的禍,還說「這是意外的藍燈」、只是「特殊現象」,單月出現藍燈不必太過憂心。
台灣經濟動能主要來自於出口,內需有限,因此景氣受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很大。本來景氣分數就是起起伏伏,的確沒什麼大不了,但筆者擔心的是,這次的藍燈似乎透露著不尋常的氣息。
因為看起來怎麼都不像是經濟部長所言只是「單月藍燈」這麼樂觀,如果景氣藍燈一旦成為常態,那麼台灣經濟在亞洲被邊緣化的危機,會提早到來,經濟成長勢必受到嚴重威脅,絕對是個不能輕忽的警訊。
「藍色的憂鬱」當然來自政治的紊亂。台灣的政黨關係從立法院上會期打群架事件,導致中央政府總預算破天荒首次無法在會期內通過,就可了然於胸;執政府院黨醉心選舉和個人前途布局,不顧百姓的生活,行政院提出的「大溫暖」、「大投資」計畫,都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饑,被譏為「大失敗」,院長蘇貞昌為了配合陳總統,竟然指示法務部聲請國務機要費釋憲,再一次以行政干預司法,簡直荒謬到極點。
此外,政府一再炫耀股市去年表現亮麗,其實大家心知肚明,股市能上漲多虧了外資,外資會大舉進入台灣股市,則是看準政府不敢得罪他們,對台灣的龍頭企業蠶食鯨吞,其葫蘆裡賣什麼藥,可說是「司馬昭之心」,只差沒有登報說明而已。政府連力霸集團都管控不好,造成國庫慘重損失,竟還把股市指數上揚的功勞往自己臉上貼,令人匪夷所思。
從歐洲和美洲商會的嚴詞批判、台灣國際競爭力排名下滑,到出現藍燈訊號,人民每一次看到的都是官員文過飾非、欺上瞞下,完全沒有面對現實的勇氣與擔當,實在讓人寒透了心。
政府的無能將百姓再次帶回SARS時期的恐慌,怎麼換行政院長、閣員都無濟於事,看來人民只能繼續「藍色憂鬱」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