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二十六日舉行國會大選,總理亞琛紐克(右)投下選票。圖/路透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烏克蘭二十六日舉行國會大選,這次大選預料將強化對總統波羅申科的授權,以終結分離分子在東部引發的衝突。
各地投票所二十六日上午八時(台灣時間下午二時)開始投票十二個小時,初步結果最快三十日產生。
這是首都基輔去年冬天的街頭抗議行動後,烏克蘭首度舉行國會選舉。當時抗議行動迫使莫斯科支持的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進而催生由新總統波羅申科領導的親歐洲領導階層。
波羅申科提前舉行國會大選,試圖清除亞努科維奇餘黨,產生親歐派居多數的國會。民調顯示,支持波羅申科的政治集團可能在總席次四百五十席的國會成為主要勢力。
由於基輔領導階層指責俄羅斯支持烏東親俄叛亂分子,這樣的選舉結果可能升高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並使烏克蘭經濟問題惡化。烏東衝突已造成超過三千七百人喪生。
這次選舉,烏克蘭設有三萬多個投票站,有選民三千三百五十七萬人。烏克蘭各地出動八萬多名警察保障投票站及周邊地區安全,二千多名外國觀察員對國會選舉進行監督。
由於克里米亞遭俄羅斯併吞,以及烏克蘭東部部分地區由分離分子控制,許多選民無法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