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業額兩千多萬元人民幣的津美瓷磚,市場覆蓋大陸的華北和東北,老板姚美達在兩岸第一次開放旅遊觀光時就來到大陸,她在老家河北玉田縣一個很偏僻的林西村參觀了一家瓷磚廠,對瓷磚製作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再一打聽,原來瓷磚還屬於緊缺貨品,供給遠遠小於需求。一九九一年,姚美達投資了三○○萬元人民幣,和村裏的陶瓷廠共同生產瓷磚,生意一直很好,年利潤達到兩百多萬元人民幣。姚美達因在台灣還有工作,每年到玉田開一次董事會,每次都是來去匆匆,到了一九九七年,才發現財務的混亂和生產設備的陳舊,工廠瀕臨停產的邊緣。
姚美達只好再拿出五千萬元人民幣從義大利進口了一套全自動生產設備,在試生產階段,姚美達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價值幾十萬人民幣的控制台經常出現故障,正發愁時,一個叫田榮環的電工救了她,投入生產以後,產量比以前翻了好幾倍。
「好事多磨,我們還常碰到大停電,損失難以估計。」不過,姚美達沒被打倒,她知道,大陸瓷磚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有好的產品,沒有順暢的銷售渠道,也很難打開市場。
姚美達決心自己跑市場,馬不停蹄地拜訪當地所有的經銷商和建築工地,儘量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姚美達每頓飯都是在車上解決,甚至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做事之前要先做人,把和經銷商交朋友放在第一位,在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係之後,生意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她說。
她邀請滄州市的于金蘭參觀津美瓷磚的生產車間,工廠裏整潔美麗的廠區,訓練有素的工人,產品原料的精挑細選,瓷磚質量的精益求精,各個方面都給于金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陶瓷生產涉及到很多環節,原料的構成,窯爐的溫度,甚至連天氣的變化,都會影響到產品的質量,」但是姚美達堅持把產品質量看作是企業的生命,這讓于金蘭吃了定心丸。
姚美達的津美瓷磚已真正地在大陸站住了腳,她也成了唐山人的媳婦,現在,家人也經常來到唐山,姚美達也把唐山當成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