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邦友
我們大樓中庭有一片長方形的花園,住在一樓的幾戶人家,性喜蒔花種草的人不少,每每把中庭妝點的綠意盎然,花采繽紛。而最近食安的問題接連發生,眾人紛紛改掉外食習慣,在自家動手做羹湯,但光是煮得安心,似乎還嫌不夠,於是來源安全的有機作物,就不約而同地出現在這塊小小的城市綠洲之中。
因為有機,大夥只用天然肥,不用農藥,更不可能打什麼不健康的生長激素,所以我第一次見識到,一棵木瓜樹就算只長了一顆果實,竟然可以從暑假前到現在十月分了,還是青青的一小條,看來想要拿它燉排骨,給發育期孫女補身的陳太太,可有得等了。此外,林媽媽種香蕉,當然跟市售的相比,迷你了很多,孕育期久,產量更少得可憐,也沒有黃澄澄的美麗賣相,但吃起來卻有回甘的淡香,她雨露均霑,每個鄰居都品嘗到這彷彿君子之交的好滋味。
姐姐遠嫁日本的李太太,也在家門口種了幾株秋葵,她說秋葵的黏液對胃很好,日本人經常拿來涼拌,撒一些柴魚片,再淋上醬油,或蘸哇沙米,就是最純樸的美味。不過秋葵似乎有別於其他作物的溫吞,小小的一株,才沒多久,就長了好幾個類似花苞的果實,她一點也不藏私,分贈給我們這些左鄰右舍,我很快就愛上這秋葵特有的繾綣滋味,向她要了種子,也在樓上開枝散葉了起來。
有時,覺得反而該感謝最近這接二連三的食安風暴,因為拜其所賜,我們才能夠聯繫起東家食材、西家飄香的美味緣分,恣意享受都市叢林裡,遠親不如近鄰那種難能可貴的濃濃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