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下田行銷 籃城農村有活力

羅智華 |2014.10.15
1343觀看次
字級

【記者羅智華台北報導】為翻轉農村面貌,六名來自南投縣暨南大學的學生組成團隊,響應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進駐南投籃城社區,首次拿起鋤頭,戴起斗笠,以農民為師,不只從頭學習種植無毒米,更打造「穀笠合作社」行銷平台,幫助農民銷售稻作,運用創意為年輕人口日漸外移的老舊農村注入生命力。

籃城社區工作室團隊召集人、暨大社工系研究生張森葳說,她與另外五名青年來自都市,但嚮往農村生活,因此決定報名此計畫,選擇定居籃城社區,追求「籃城好生活」,希望用創意為農村增添活力。

為此,他們改造籃城一棟在921地震毀損的廢墟透天厝,讓閒置老屋變身為讓村民辦講座、舉行讀書會、凝聚社區意識的交流空間,令村民驚豔。

「真正拿起鋤頭,才深刻體會農夫不好當,不只得彎腰耕種,收成還得看老天爺臉色。」張森葳表示,和其他人口外移的農村一樣,籃城社區的青壯年人口平均年齡四、五十歲,大多務農。為推廣對土地友善的耕種方式,她和其他人首次體驗當農夫,向農民學種田,還向農村租一塊三百坪農地,但因缺乏務農經驗,吃了不少苦,但也因此拉近他們與農村的關係,也了解農人甘苦。

為幫助農民行銷無毒米,張森葳與團隊成員還打造行銷平台「穀笠合作社」,運用網路與創意,把農村作物推廣給更多人。張森葳說,他們希望藉由這段「農村心體驗」,讓學子更認識農村生活的美好。

教育部青年署表示,為鼓勵更多年輕人深入台灣各角落,今年補助三十七個具有特色的行動計畫,也期待藉由年輕人對社區投入,深化社區文化傳承與永續發展,詳情可上青年署官網查詢:www.yda.gov.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