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房話 寵兔教會我們的事
圖/吳馥伶
文/綿籽 圖/吳馥伶
人家說兔子很安靜、柔順、膽小,一開始我也這麼認為,但仔細想想這麼說又好像很不科學,畢竟我之前才養過一隻兔子叫毛球,而這隻兔子卻不可思議地改變了我家兒子小烏龜的溝通模式。
起先只是單純不捨這隻得留在學校孤單過年的校園兔子,從來沒有養過寵物的兩兄弟密商之後,決定跟學校老師請求是否能將小兔帶回家過年。想不到,負責的老師一口答應讓他們帶回家。於是兩兄弟在結業式下午,喜孜孜且興奮不已地把生平第一隻能暫時納為己有的兔子毛球,如同贏得寶物般地神氣迎接回家。
安頓妥當後,原本跟人互動很少、口語不多的小烏龜興奮地趴在用畫板當成隔間的矮牆上,連珠炮似地致上一連串疲勞轟炸的環境介紹及歡迎詞:「毛球,歡迎(你)來到(我)家,(很)抱歉(我們)住的是公寓,能讓(你)有較大(私人)空間只有這(間浴室),(我)已經刷過好幾次也沖過好幾次(水)應該不會有清潔劑殘留或汙染問題,這個門擋是為了方便(和你)講話,也怕(你)跳出來(被爸爸踩到而)受傷,我會一直陪(你),晚上(你)會跟媽媽睡,媽媽(你)見過,『那個人』(你)不用太在意,(久了)他習慣(你)就好了。」(三年級前的小烏龜,對爸爸視而不見,不能理解這個人「爸爸」為什麼常常在這個房子裡,只當爸爸是個「物件、影子」,稱呼他為「那個人」。 )
自從養了兔子毛球,小烏龜話語變多了,也開始稱自己為「毛球或毛球球」,每次當他要表示「自己」時不再詞窮,例如:「毛球球肚子空空,有東西可以塞嗎?」這表示他肚子餓了;「毛球說媽媽生氣了。」表示他覺得我生氣了。
從那時起,我們就一直把兔子毛球當成語言練習,直到進入國中後,兒子小烏龜才開始有比較完整的你、我、他觀念。
感恩你,毛球!謝謝你開啟星兒小烏龜的說話能力。
PS:歡迎詞中括號內的文字為媽媽補添上去,以便讓讀者了解文意,因為自閉症小孩分不清你、我、他的語意用法,特別是不知如何表達「我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