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項探討十八歲到六十四歲國人酒精使用型態與醫療使用行為關係研究發現,青壯年(十八歲到三十九歲)及中年(四十歲到六十四歲)族群每天喝酒盛行率,分別為百分之一點八二與百分之四點八二,可能有酒癮分別為百分之二點四及百分之二點二七,顯示一定比例的人口有酗酒或酒癮問題。
為讓民眾早點察覺酒癮的問題,早期介入治療,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提供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十個簡單問題,提供民眾自我檢測。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陳快樂表示,民眾應避免過量飲酒,利用酒精使用疾患確認檢測,對自己過去一年飲酒習慣進行評估,是否需治療。
問卷問題包括多久喝一次酒、酒後是否忘記前一晚發生的事情、早上必須喝一杯才覺得舒服等。
陳快樂說,如果男性自我檢測大於或等於八分,女性大於或等於六分就可能有問題性飲酒或酒癮疑慮,應減少飲酒量,建議到醫療機構請精神科醫師進一步評估或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有害性飲酒,會導致肝硬化和癌症等高達兩百多種疾病的發生率,更是全世界疾病、殘疾及死亡前五名危險因子。
統計顯示,二○一二年約有三百三十萬人死亡與傷害性飲酒有關,占所有死亡人口的百分之五點九,顯示有害性飲酒對個人身心及公共衛生的影響非常嚴重。
陳快樂說,酒是常見成癮物質之一,在人體作用類似安眠鎮定藥物,有抑制部分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過量飲酒會刺激食道及胃黏膜,造成肝臟的負擔,導致胃炎、胰臟炎、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酒癮病人無法控制飲酒,如果突然減少或停止飲酒,一定比率出現戒斷症狀。
衛福部從九十五年起補助酒癮患者戒酒治療費用,各醫療機構精神科均可協助處理戒斷症狀及提供戒酒治療服務,親友若發現身邊親人有疑似酒癮現象,可勸導其趕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