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十荒蕪中創新 鼓動人心

郭士榛 |2014.10.13
4288觀看次
字級
謝十 圖/十鼓提供
高聳的煙囪上寫著「十鼓」二字,這已是台南仁德區的地標。圖/十鼓提供
十鼓擊樂團團長謝十「以舊創新」,將十鼓園區老舊倉庫蛻變為展現鼓樂文化的展演空間,如今創造出一年二十五萬觀光人次佳績。 圖/十鼓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十鼓擊樂團團長謝十「以舊創新」,將十鼓園區老舊倉庫蛻變為展現鼓樂文化的展演空間,如今創造出一年二十五萬觀光人次佳績。

走出台南高鐵站,坐上計程車說「十鼓園區」,司機毫不猶豫驅車直往,問他需要地址嗎?司機回說:不用啦!一會就望見高聳煙囪上「十鼓」二字,那已是台南仁德區的地標。

園區賣文創 新舊並存

有百年歷史的「台糖仁德糖廠」,原名為車路墘糖廠,腹地面積五公頃。團長謝十回想,讀高中時每天都經過糖廠,一般人不易進出,給人一種神秘感,只有那高聳煙囪每天炊煙裊裊,留下深刻印像。

民國九十二年台糖仁德廠停工,一心想為樂團找排練地的謝十,因緣際會走進仁德舊糖廠,一踏進這裡,腦海就浮現出改造舊糖廠為表演空間的藍圖。

謝十當時想:「十鼓要在此地打造文創園區,必須設定為社會企業,開創初期不靠政府補助、也沒有企業贊助。」十鼓全體總動員,在荒蕪蔓草叢中,鋪磚道、種樹木。謝十思考,園區要吸引年輕人,就不能用博物館形式,「只能採創意改造園區,保存老屋活化,用文創讓糖廠重新啟動,以前賣的是糖,現在賣文創,延伸出其在地的故事。」

當時沒有所謂的「文創貸款」,謝十先依賴親友資助,直到魏德聖電影出品,銀行才了解創意和思維也可賺錢,謝十鼓起勇氣向銀行貨款。謝十說,做文創就是靠自己努力做出成果,近幾年十鼓受到肯定,才接受文化部補助。

成功定目劇 雅俗共賞

成立於二○○○年的「十鼓擊樂團」,至今走過二十一個國家、六十多個城市,享受國際掌聲之餘,謝十暗自期許,未來十鼓擊樂不但要海外爭光,還要讓觀眾踏進台灣劇場,謝十萌生表演「定目劇」。

謝十認為,定目劇要讓進劇場的觀眾都可以看懂,因而藉園區作為平台,點、線、面串連鼓樂文化,定目劇依春夏秋冬四季,針對不同遊客調整表演內容,有純藝術、雅俗共賞的類型,也有符合大眾口味的商業演出。

耕耘十年,十鼓循仁德舊糖廠再造模式,南下高雄,選定橋頭糖廠為「水劇場」定目劇,水中打鼓並結合各種表演元素的宋江陣。十鼓擊樂創造出超過八千五百場演出紀錄,成為國內少數定目劇成功案例。

謝十說:「定目劇前三年一定賠錢,首先不能想賺錢的事,要想藝術內容的創意及創造幸福感覺,要有感動觀眾的心,長期經營的打算,才能存活。」十鼓翻修糖廠,建造表演劇場、展示博物館、擊鼓體驗教學、具有台灣鄉村風味的造景及餐廳等設施,謝十讓遠道而來的觀眾,一票到底欣賞表演、參觀和體驗。

祕密大驚奇 2年揭曉

十鼓擊樂團在台南舊糖廠建造十鼓文化村。並以「天空步道」串連三個蜜糖罐、五形聖樹,邀請日本設計師打造「禪」的意境,經由糖廠改變人的心境,頓悟人生,並以華人世界最重視的佛、道教的哲學概念打造園區,讓人們在大自然中學習。謝十指出,兩年後,十鼓園區內將以樹木為主的概念,房子環繞樹建造九十六棟設計旅館,「這祕密武器,將帶給民眾大驚奇」。

三歲隨著父、兄打鼓的謝十,二十五歲成立十鼓擊樂團至今,有膽識,勇敢做,將老屋保存,以糖廠為藝術品,不斷雕琢,賦予新生命,讓每個地方都成亮點。謝十的十鼓擊故事,還會繼續說下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