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齡 不同 吸碳能力高低有別 羅智華 |2014.10.11 語音朗讀 240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台灣高山百岳達兩百多座,不但綠林環繞,更是吸收二氧化碳的環保尖兵。圖/曾吉松 成群綠林,不但可讓人享受森林浴,更具緩解暖化的吸碳能力。圖/陳嘉寧 潺潺流水加上綠林環繞,是享受森林浴芬多精的好地方。圖/黃宏璣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人喜歡假日到戶外伸展筋骨,大口呼吸森林芬多精。圖/賴香珊 專題報導/記者羅智華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所以每到周休二日,許多民眾都喜歡攜家帶眷往山裡跑,擁抱青山綠林的開闊,身為島嶼的台灣雖然本身面積不大,但山岳數量與森林面積卻不小,以海拔達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岳」為例,台灣島內就多達兩百多座,而森林面積覆蓋率亦相當可觀,有大約五成八的土地都是由蓊鬱綠林所覆蓋,因此也造就國人登高山、爬步道的野外活動風氣盛行。 長期投入生態保育的屏東科技大學教授陳朝圳表示,如果說水是扮演「生命之源」的關鍵角色、是蘊育海洋生物的溫暖搖籃,那麼對地球上成千上萬種動物而言,森林就是動植物賴以維生的綠色家園,是安身立命的重要屏障,不只如此,它更是天地間不可或缺的「地球之肺」,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緩解暖化效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穩定等功能。 根據統計,一棵樹平均每年可吸收5至10公斤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助於為改善溫室效應助上一臂之力。 然而,儘管樹木可作為降低全球暖化的環保尖兵,但全球這幾年的森林面積卻在持續減少中,根據聯合國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森林每年減少的覆蓋面積,幾乎有將近一個半台灣大,因此,聯合國特別訂定「國際森林年」,希望藉此提醒國際捍衛森林生態的重要性。 為此,台灣近年有不少學校都在積極推動環境教育與護樹思維,像是新北市教育局和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協會就攜手推行好森活校園護林公益推廣計畫,教導學生了解森林與我們之間的密切關係,以及建立維護森林棲地的保育思維。 不過,雖然樹木具有吸碳能力,但陳朝圳亦強調,並不是只要把樹種到土壤中,它就會自己長大、乖乖吸收二氧化碳,他語重心長表示,一般人只知道要種樹,卻不了解護樹也同等重要,以為只要把樹種下去後就可以放任不管,而不知道原來樹木的吸碳能力也會隨著樹齡增長而走下坡。 陳朝圳表示,影響樹木吸收二氧化碳能力高低的兩大因子就是「樹木年齡」與「樹木種類」。樹木跟人類一樣,也會面臨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一般來說,一棵正處於青壯年時期的綠樹擁有最佳的吸碳能力,伴隨樹齡一年一年地往上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成效也會跟著江河日下、愈來愈差,甚至有可能因此成為排放二氧化碳的碳來源。 所以,這幾年國際環保團體與聯合國也都在大聲疾呼維護樹林生態的重要性,為了維持良好的吸碳成效,應該要定期為樹木進行健康檢查,對於生病或是已經衰老的樹種要想辦法進行醫治或用其他樹木替代,才能讓我們的綠樹森森不息、永保安康。 前一篇文章 昆蟲大觀園 秋天也能見螢蹤 下一篇文章 從生活找靈感 用巧思培養 創意腦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3【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4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05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06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7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8斑駁的兒時記憶 2025.07.2809菲律賓跨宗教聯合祝禱 佛光山與會2025.07.2810【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昆蟲大觀園 春天宛如昆蟲起床號過猶不及 濫用疫苗恐致病毒變異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三:美俄又見月球用氫能 打造電動車不怕冒黑煙2015國際光年 探索生命能量源頭太空真奇妙 月球系列之十二: 歐洲的繞月小船 作者其他文章國際生物奧賽 我奪1金3銀奇美音樂節 12把名琴輪奏百年法蘭西 南華推跨域課程 寵物文創獲好評2025藝術自造祭 體驗造字、製書 宜蘭普查歌仔戲 成果亮相佛大特色科系 分發率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