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環保署昨天公布第一波各地攤商廢食用油稽查結果,顯示全台六百一十一處夜市商圈,每年產出的二萬六千零七十六噸廢食用油,高達四成二賣到個體回收戶(小蜜蜂)為過去最大漏洞。環保署承諾,年底前輔導個體戶採證照制,在收取廢食用油時統一出示合法證件。
上月爆發餿水油事件,廢食用油流向引起關注。環保署長魏國彥上月十一日坦承,國內每年至少有三萬多噸廢食用油不知去向,一個月內訂出納管方向,並階段性採取三大方向:列入源頭管制、鎖定稽查熱點、納管攤商廢油;今天屆滿一個月。
全台六百一十一處夜市商圈中,三萬五千兩百六十九家小型餐飲業,每個月產生兩千一百七十三噸廢食用油(每年兩千六百零七十六噸),其中九百一十一噸交給個體回收戶,占四成二;其餘五成八則交給清潔隊、清除機構。
不過,每年二萬六千零七十六噸從攤商產生的廢食用油,與過去掌握清除機構、再利用機構申報的量多有重疊,環保署仍須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