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時有記--草莓之春

文/陳慶瑞 |2014.10.10
1929觀看次
字級

每年一月的「大寒」和四月的「清明」兩個中國節氣,返回台南家鄉掃墓,成了一項必行的要務。從早期的機車代步,到現在的轎車奔馳,返鄉的工具雖然不同,但那分探訪和整理父母墳墓的心情,其實並無二致。

有一年的大寒時節,返鄉整修父母墳墓之後,便順道前往童年的故居探訪。看見堂兄家門前的院子裡,有著一片綠色植物正在開著白色的花朵,經過探詢的結果,原來那就是草莓,而且正在開花和結果。於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乃隨手挖了幾棵,準備帶回高雄家中栽種繁殖。

回顧往昔,時光荏苒,歲月匆匆,二十載光陰業已從眼前飛逝,而當初從家鄉所移植的草莓苗,至今依然在樓上的園圃之中繁衍,只是其場景大小有別而已。生生不息,見證草莓旺盛的生命潛力;一生無量,體悟自然無盡的繁衍法則。

這幾棵從家鄉所帶來的草莓苗,經過多年的繁殖之後,已長成茂密的一片。每年的十二月至四月,是草莓的盛產期,在這段期間,幾乎都上演著與小田螺爭食草莓的戲碼。然而不幸的是,我總是一個落敗者,因為很多外表鮮紅的大草莓,卻往往僅剩下一張亮麗的表皮而已,而其內部的果肉,早已被這群小田螺從底部吞噬一空了。

草莓原產於美洲,屬於多年生草本植物。現代的草莓經過雜交,除了霜害之外,已能適應各種氣候。草莓不同於大多數水果,係由子房發育而成,它可食用的部分為假果,是由花托所發育而成的。易言之,我們吃的並不是真正草莓的果實,而是由花托在傳播花粉後變大的部分,而真正的草莓果實,反倒是布滿草莓表面的眾多小點。

草莓繁殖的方式,堪稱頗為特殊。每株皆可從其底部,長出二至三條細長的莖,莖上每隔三十公分左右,都會產生一個節點。每個節點,都會自行生根發芽,只要能夠遇到土壤,它就能夠再行發展成為一棵草莓子株。

因此,每一棵草莓株,如果沒有外在因素限制的話,其實是可以無限制地發展子株的。再加上子株成熟後,也能再度自行繁殖,因此一段時日之後,便可蔚成一片密密的草莓林。如果此時不加以妥善整理或移植的話,那麼草莓生長的狀況,將會因為過於擁擠而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接掌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期間,每年的一月中旬,我都會刻意地替兩個班級的幼兒園小朋友,每人準備一個塑膠花盆,裡頭有著一株由校長親植的草莓苗。這些草莓盆栽,由小朋友帶回家中照顧,利用寒假期間,親自觀察草莓的生長情況以及開花結果的過程。當然,這些草莓苗,也是從家鄉的那幾棵所繁殖而來的。

第一年所移植的草莓苗,由於係先由高雄不帶土挖取之後,再行帶至屏東移盆,結果發現存活率並不是很高。因此,從第二年起,我則先行在校長室的陽台上,圍地繁殖草莓苗,將每一個節點埋入土中,以利發展苗株。待每年一月要移植時,再逐棵連土帶根一起挖起,移植入於塑膠盆之中。

移植妥適,澆水之後,經過一天一夜的陽光曝晒以及雨露滋潤之後,如果盆中的草莓苗,依然生機蓬勃的話,那就表示以後的發展已經沒有問題了。但是假如發現有葉子趴下的現象,則代表移植時有所斲傷,因此必得另棵再行移植,藉以保證草莓苗後續的順利發展。

草莓開白色花朵,白色花瓣脫落之後,其中間黃色的花托部分,會慢慢地自行膨大,並且逐漸由黃色變成乳白色,而後再轉化為淡紅色,一粒紅色鮮豔的大草莓,就此逐漸形成。此外,由於從母株所長出的草莓果莖,在中間部分會有多支分生,因此所長成的草莓果,往往形成扇行分布。此時,如果能夠同時有數支果莖羅列其中,倒也滿壯觀和吸引人的。

從草莓的發展過程而觀,其實植物也深知過度擁擠之害。因此,它不從其身旁發展子株,藉以就近照顧,而係選擇利用一條細莖(臍帶),在每隔三十公分左右之距離,發展成一株草莓苗。因此,吾人在栽培草莓之時,似乎也應依循此一植物本性,採取同樣的距離,以使其能產生最適當之發展規模。

草莓臍帶的功能,乃在於供應子株必要的養分和水分,此殆無疑義。但是,在栽培過程中發現,此一臍帶,往往必待子株生根發芽,且能自立成長之後,才會慢慢褪化枯黃。母愛的關懷,其實絕非僅止於靈性動物而已。

如果這棵子株長出盆外,一時無法找到有利的發展環境時,則此一臍帶功能將會因之而繼續存在,藉以提供子株必要的水分和養分。當然,由於這棵子株找不到落腳生根的土壤,其成長顯然也將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此時最佳的方式,乃是將其移入盆內,以泥土覆蓋,並且勤加澆水。不久之後,它將會自行擺脫原本萎縮細小的困厄,一棵清新綠意的草莓苗,終於突破制限出現在眼前。其實,植物本身有著自我生存的本能,旁人只要適時地給與必要的協助即可。

發展子株,草莓臍帶立功;愛心關懷,無盡生機綿延。終究,大地無私,自然無盡,草莓之愛,絕非僅限於「草莓」植物而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