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創世紀』是拿得出去的台灣經驗,希望還可以有下一個六十年。」慶祝創刊一甲子,創世紀詩社昨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創世紀六十周年封面與詩人手稿特展」。創刊元老、詩人瘂弦表示,電腦與手機可以帶來詩的復興,「未來是詩的世代」。
「詩魔」洛夫有事缺席,「創世紀」其他兩位創辦人張默、瘂弦昨日再度聚首。張拓蕪、白靈、丁文智、管管、羅門、張拓蕪等近百位創世紀詩人與詩友齊聚一堂,共話當年。張默表示,這次聚會也象徵性地把創世紀的詩之火傳給下一代,他以十六字概括對下一代的期許:「無怨無悔、永遠年輕、多元包容、不斷創新。」
一九五四年十月,創世紀創刊號出版。那一年,洛夫二十六歲、張默二十四歲、瘂弦二十二歲。「創世紀」之名是張默的點子。他想了很多天想不出刊名,乾脆拿出一本女作家散文選,把書闔起來再打開,看到「創世記」三字。為了避免跟舊約聖經產生聯想,張默把「記」改成「紀」,「創世紀」就此誕生。
當時三位創辦人都在左營當兵。瘂弦透露,為了籌措詩刊經費,三人成了左營「身上當票最多的兵」,「而且都是死當。」他們常引西方哲人的話:「當掉你的褲子,保有你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