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東權
古代文人喜歡以「居士」自稱,如李白叫青蓮居士、白居易叫香山居士、李清照叫易安居士、司空圖叫忍辱居士、周邦彥叫清真居士、范成大叫石湖居士、魏野叫草堂居士、朱淑貞叫幽棲居士、劉克莊叫後村居士、辛棄疾叫稼軒居士、唐寅叫六如居士、蒲松齡叫柳泉居士、歐陽修叫六一居士等等。
有人問歐陽修為什麼叫「六一居士」?他答道:我有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加上我這老翁一個,不是六個「一」嗎?
這位「六一居士」歐陽修(西元一○○七~一○七二年),字永叔,今之江西人,家貧苦讀,靠寡母鄭氏教導,「畫荻學書」,終於有成,二十四歲進士及第,踏入仕途,幾經波折,謫遷頻繁,最後退居潁水之濱,自號六一居士,徜徉於山水花木之間,飲酒彈琴、弈棋品茗,留有詩作千餘首。
歐陽修的詩,清儒方東樹在其《昭昧詹言》書中評得中肯:「歐公情韻幽折、往返詠唱,令人低徊欲絕,一唱三歎而有遺音,如啖橄欖,時有餘味,但才力稍弱耳。」茲選其若干佳句:
「老驥骨奇心尚壯,青松歲久色逾新」、「治世用刑宜止殺,仁心聽獄務求生」、「一生勤苦書千卷,萬事銷磨酒百分」、「唯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樂無窮。」從這些佳句中也可窺探居士的人生觀,洞悉其內心的思緒。
六一居士所提到的書、琴、棋、酒,都蘊藏在他的詩中,幾乎篇篇不離酒,首首多言醉,至於琴棋,著墨並不多,甚至未酒而棄琴,如「推琴置酒恍若失」、「抱琴置酒試一彈」、「置酒屢橫琴」……
歐陽修酒量差,一品即醉,所以在他的詩中,醉酒是家常便飯,隨時可見:「春醉往往眠人家」、「醉中山水弄清暉」、「醉裡詩成醒不記」……
他除了寫〈醉翁亭記〉之外,還吟了一首〈食糟民〉:「田家種糯官釀酒,椎利秋毫升與斗。酒沽得錢糟棄物,大屋經年堆欲朽。酒醅瀺灂如沸湯,東風來吹酒瓮香。累累罌與瓶,唯恐不得嘗。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飲官酒誠可樂。不見田中種糯人,釜無糜粥度冬春。還來就官買糟食,官吏散糟以為德……上不能寬國之利,下不能飽爾之饑。我飲酒,爾食糟,爾雖不我責,我責何由逃?」從飲酒道出農民之苦,諷刺官吏之貪,含義深長,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