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提琴家馬友友發起「絲路計畫」十餘年,下月將再度帶著絲路合奏團來台演出。
五十九歲的馬友友以大提琴感動樂迷,已發行七十五張以上專輯,除了葛萊美獎,也贏得許多特別成就獎項。他始終保持對音樂的熱情,不僅活躍於舞台,也投身藝術文化教育。
馬友友一九九八年發起「絲路計畫」;他認為絲路就像古代的網際網路,無法預料遇到陌生人後會發生什麼事情。他為此概念著迷,號召各領域音樂家加入絲路合奏團,十多年來走訪上百個城市,團員從最初的十餘人擴展到今日的二十一人。
二○○一年起,馬友友訪台演出十次,其中為了「絲路計畫」來台就有四次。
馬友友開創絲路計畫,與他自身背景密切相關。雙親來自中國的他,七歲自法國移居美國後,雖以大提琴才華深獲小提琴教父艾薩克‧史坦肯定,內心卻因文化調適問題不安,自承「十五歲是我最瘋的歲月」,就讀茱麗亞音樂學院時還曾鬧事。長年提攜馬友友的史坦見他似乎學不到東西,建議他轉念哈佛人類學系,果然馬友友在音樂外開啟廣闊的人文視野,平息內心騷動。
對馬友友而言,「絲路計畫」能把新的點子、人才與能量注入古典音樂界,不僅能激發創意,還能讓文化與政治、經濟平起平坐。
接近耳順之年的馬友友,是否有退休的想法?他曾說:「有時候那些複雜的事情讓人氣餒,包括旅行的不便、籌款、護照問題等。但拉大提琴是我希望一生從事的事業。」
馬友友與絲路合奏團音樂會十一月六、七日分別在台北國家音樂廳、高雄至德堂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