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人腦GPS 3學者共享醫學獎

 |2014.10.07
1788觀看次
字級
二○一四年諾貝爾醫學獎由奧基夫(下方右起)以及梅伊布里特.穆瑟和愛德華‧穆瑟夫婦共同獲得,他們發現腦部建構定位系統的細胞。 圖/法新社
愛德華‧穆瑟 1962年出生於挪威奧勒松市,1995年取得奧斯陸大學神經學博士學位。他和妻子曾在愛丁堡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並一同於奧基夫主持的實驗室內擔任客座訪問學者。穆瑟夫婦於1996年加入挪威的科技大學,並各自獲聘為該校教授。愛德華目前為特隆赫姆的系統神經科學研究 圖/美聯社
梅伊布里特.穆瑟 1963年於挪威福斯納沃格出生。她和日後的先生愛德華‧穆瑟一起就讀奧斯陸大學心理學系,並在1995年取得神經學博士學位。梅伊布里特曾在倫敦大學學院擔任客座訪問學者,目前為挪威特隆赫姆神經計算中心主任。 圖/美聯社
奧基夫 1939年於美國紐約出生,美裔英籍。1967年在加拿大麥基爾(McGill)大學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此後於倫敦大學學院進行3年博士後研究。奧基夫目前為倫敦大學學院神經迴路及行為研究中心主任。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一四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昨天揭曉,得獎者為英國神經科學家約翰‧奧基夫(John O'Keefe)以及挪威腦神經科學家梅伊布里特.穆瑟(May-Britt Moser)和愛德華‧穆瑟(Edvard I.Moser)夫婦,他們發現腦中定位系統的關鍵細胞。

人類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如何在一個陌生環境中找出方向?今年的三位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就是因為找到人腦內部的定位系統,讓困擾科學家長達數百年的問題獲得解答。

美裔英籍的奧基夫於一九七一年,找到人類定位系統的第一個重要結構。他在老鼠實驗中發現,當老鼠位於房間內某部位時,其腦部海馬迴(hippocampus)區域的特地神經細胞始終處於活動狀態,而當老鼠位於其他位置時,另一處神經細胞就會開始活動,奧基夫得出結論,這些就是可自我定位的「空間辨識細胞」(place cells)。

數十年之後,梅伊布里特與愛德華夫婦倆於二○○五年發現另一個大腦定位系統的重要區域,並命名為「網格定位細胞」(grid cells),可以整合定位系統找出更準確的位置及方向。

他們三人去年也同獲霍維茨獎。穆瑟夫婦是諾貝爾獎史上第五對夫妻檔,三人共同獲得八百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三千三百五十八萬)獎金。諾貝爾大會表示,他們的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何阿茲海默症患者無法辨識自己身處的環境。「這些發現解答了哲學家和科學家困擾幾世紀的問題」。

今年醫學獎有兩百六十三位科學家獲提名,其中四十六位是第一次被提名,今年提名的截止期限是一月底。諾貝爾醫學獎的提名方式,是由在斯德哥爾摩的諾貝爾大會邀請特定人士提名人選,不能自行報名,人選出爐後,經由諾貝爾委員會討論,並由諾貝爾大會決議得獎者,頒給對生命科學或醫藥領域有重要貢獻的科學家。提名者的資料將在五十年後公開。

最年輕得主僅32歲

諾貝爾醫學獎自一九○一年成立,至今共頒發一百零四個獎,兩百零四位得獎者,其中三十八人獨立獲獎,共有十位女性獲獎。最年輕的得主是一九二三年因發現胰島素而獲獎的Frederick G. Banting,得獎時才三十二歲;年紀最大的得獎者是發現腫瘤誘導病毒的Peyton Rous,獲獎時八十七歲,諾貝爾醫學獎平均獲獎年齡是五十八歲。

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頒獎季第一個頒發的獎項,物理學獎今天公布,化學獎八日揭曉,文學獎九日公布,和平獎十日,經濟學獎則要等到十三日公布。諾貝爾獎是一八九五年依照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每個獎項的獎金為八百萬瑞典克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