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歲小將辜翠萍在仁川亞運空手道女子五十公斤級,以八比三擊垮哈薩克選手,一舉奪金,趕在亞運閉幕前,湊足我國在亞運的第十面金牌。之前中華代表團一直止步於銅牌、一再「銀」恨的凝滯氛圍,被辜翠萍三分鐘內解決對手的「快打旋風」給吹散了,也讓國內同胞感到欣慰。
奪牌隔天一早,看到某家媒體頭版以「布農女戰神 奪金 坎坷人生 亞運寫傳奇」完整介紹辜翠萍成長、奮鬥的歷程。一如辜翠萍賽後所說:「我希望用這面金牌,告訴所有和我有共同遭遇、弱勢和貧苦家庭的小孩,我可以辦到,你們當然也可以!」相信看完報導,不少人都會深受感動,並豎起大拇指說:「好樣的!」她堪稱當代青少年的學習典範。
成功背後,總有一些無私的長輩默默付出。從南投縣議員許阿甘的提攜,到南投縣旭光高中空手道教練黃泰吉一路走來的指導與幫助;不僅代領與辜翠萍一樣處境的孩子學習空手道,還免費提供食宿,更關心他們的成長,教導他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就如同父母一樣,給他們愛與關懷。
事實證明,運動改變了這群來自弱勢家庭的孩子,辜翠萍更因此在國際發光發熱。所謂「十步之內,必有芳草」,我們除了要肯定辜翠萍在逆境努力向上的精神,也應不吝感念那些一路上幫助她的「芳草」;若沒有他們,這些孩子又能何去何從,當然更不可能有這面彌足珍貴的亞運金牌。
每逢大型賽事,總會有得獎者或奪牌者被媒體大篇幅報導,讓更多人知道他們艱辛與感人的奮鬥故事,但往往經過數月,大家又逐漸淡忘,因為還會有新的「故事」取而代之。
站在教育的立場,應擷取並整理這些最「真」的故事,並編印成書,透過閱讀,讓這些「典範」能長長久久地給年輕學子最有效的啟迪,或許,這才是生命教育過程最務實的一堂課。
林泉利(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