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在行政院會表示,為提高生育率,決定將目前五歲幼兒免學費的政策往下延伸到更小歲數,藉此減輕父母負擔。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但規畫要完善。
個人認為,首先要發放婚育補助費,提振生育勇氣。效法新竹市和大企業家的做法,發放結婚和生育補助,生愈多補助愈多;「重賞之下必有勇婦。」在高獎金的激勵下,夫妻才有生育的勇氣。
接著從出生至三歲,不論自己育養或委請保母照顧,均發放育嬰津貼。育嬰假可長達一年,夫妻可緩減經濟壓力,不愁育嬰經費無著,享受天倫之樂。
從三歲到五歲幼兒,就讀公立幼稚園,免付學雜費,由社福基金全額補貼,讓幼童提早適應團體生活,家長無後顧之憂。就讀私立幼稚園,比照公立幼稚園金額補助,受教權一律平等。
為了讓孩童就近讀書,各鄉鎮到村里配合住所,廣設幼稚園,讓父母方便接送照顧。為顧及教學品質,地方政府延聘合格幼教師,資質不亞於私立幼稚園。
身為行政首長,面對人口老化,不婚不生族,政府應提出完整規畫,釋出足夠的誘因,鼓勵男女「想婚、想生、敢生」。
為了迎接未來的主人翁,年輕人安心成婚育子,勇於生產報國,使人口穩定成長,解除國安危機。
黃秀緞(南投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