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衛生局抽驗市售泡麵、點心麵,發現許多強調不含防腐劑的知名品牌泡麵,都添加維生素E以抑制油臭味、防止酸化,達到延長保存期限目的,包裝上卻未標示其用途與用量,因此依法要求廠商回收及改正。
泡麵在製造過程加入維生素E雖屬合法,無奈國人好補成性,多服維生素E來抗老化,北市衛生局認為不在包裝上標示清楚,容易誤導消費者「吃泡麵兼補身」,所以要求廠商回收改善。
筆者認為廠商的不標示作法很不老實,不無欺騙消費者之嫌,因為維生素E屬脂溶性物質,需有脂肪與膽鹽存在才能藉由小腸吸收,成人每日需要量為十至三十公絲,多餘的會從糞便排出,所以只要適當食用富含維生素E食物如米胚、一些植物種子、綠葉菜及莢豆類即已足夠,這就是廠商不老實所在。
此外,泡麵所附的佐料相當油膩,且屬反式脂肪,長期食用應不利健康。談到健康食物,筆者想到日前連勝文婚宴的菜色,主菜是以乳豬、鵝肝、雲腿、雞、蝦、牛肉等為主料,就全球方興未艾的「樂活族」生活方式與堅持來看,加了工料的鵝肝、火腿等,不是食物而是食品,而且人工飼養的豬、雞、蝦、牛等也都不是優質食物,經由科技處裡後作為泡麵佐料的雞、蝦、牛等肉品,則是十足的食品。
所以筆者認為,政府與民間應共同努力,打破現代食品的弔詭與迷思,改用優質或健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