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讀唐宋詩】 古老的中國人情

胡曉明 |2014.09.26
2103觀看次
字級

文/胡曉明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噓唏。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杜甫在鳳翔經歷了一次政治危機,棄官左拾遺(為疏救房琯),後有大臣解救,得到一個皇帝的「墨制」,即「放還省家」,其實是永不敘用。也就是因為他的耿直,從此斷送了政治的前途。

這首詩表面上寫杜甫在安史之亂後的顛沛流離,嘗盡的種種人生苦痛、酸辛,以及隨之而來的驚魂未定。文字的質地非常真實。

「崢嶸赤雲西,日腳下平地」,夕陽西下的景致,流露杜甫看見故鄉時按捺不住的欣喜,其實也是寫詩人自己。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山雀在柴門跳躍,平常的鄉村小景,雖是最平凡、最樸素的景致,卻是詩人心中想念千百遍的所在,因此「柴門鳥雀噪」在詩人的眼中彷彿是最具有靈性的風景了。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一個「怪」,在古漢語中的是「驚」的意思;生還這件事,真的太偶然了,亂世中的流離、漂泊、災難,讓回家變得那麼不易。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補此二句,寫出了反常,但在當時的背景下反而是正常的。

「鄰人滿牆頭,感嘆亦噓唏」,鄰人為他們的團圓感動、落淚、慶幸。

想想滿牆頭的鄰人,那是中國最經典的鄉村風俗畫;而鄰人的落淚,也是最典型的古老中國人情。某種意義上,中國自古至今,也就這鄰人滿牆頭的聲音,最像中國了。

而「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夢嗎?真嗎?我回來了?我的親人真的在嗎?沒有什麼其他的詩,更比這首小詩,寫得出深切入骨的人心、人情、人性了。

(摘自龍圖騰《唐宋詩一 百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