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L巨人隊接球員史密斯(左)出戰維京人隊時左膝關節受傷,無法繼續參加比賽。圖/美聯社
【本報台北訊】人口老化,膝關節問題日益嚴重。衛福部食藥署資料顯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百分之十五,平均每十名老人有兩人膝關節退化。醫師表示,運動扭傷、過度使用關節,都會造成關節磨損、退化,建議膝關節受傷應搭配使用護膝、護踝、做好復健,以免關節退化。
台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楊榮森昨天表示,膝關節健康有助人體維持行動力,身體會更健康,適度運動與適時休息都非常重要,例如走路時要減輕身上負擔、控制體重、避免不必要傷害。
楊榮森說,除年紀大自然老化退化,現代人熱中跑步、登山、打球,也會造成膝關節退化。多數民眾不了解生活中大小扭傷、撞傷,很可能導致韌帶受傷,如果沒有立即休息、保護,久了韌帶會鬆弛、萎縮,原本光滑的關節軟骨間磨損出現裂痕,引發關節炎、退化,嚴重時甚至要置換人工膝關節。
食藥署提醒,民眾若要置換膝關節,一定要認清楚證照、多詢問醫師。楊榮森說,不要以為更換膝關節就沒問題,置換後更應注意保養、適度休息,以免造成膝關節二度傷害或感染。他曾收治一名老農,年輕時務農不懂保養傷了關節,換了人工膝關節後,繼續跪在田裡除草,回診時提醒他不要過度使用,現在恢復非常好。
楊榮森說,要避免膝關節退化,最重要是適度運動加強肌肉力量,例如每天做抬腿運動,加強大腿肌肉力量,或是彎曲運動讓膝關節重複彎曲再伸直,也可原地跳躍。老人家可到公園或操場散步、走路、做體操,都能促進關節液循環、延緩膝關節老化損壞速度。若關節扭傷應立即冰敷,發炎時也要就醫,在醫師指示下用藥緩解,等疼痛消除後,應戴護膝、護踝保護,才能避免不斷重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