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天之內,從北到南發生多件虐兒案,宜蘭有酗酒父親教壞了三歲兒子,跟著老爸模樣喝酒、嚼檳榔;桃園有賣檳榔的媽媽,把兩歲女兒交給十歲、十一歲的友人兒子照顧,結果女童屍體冰冷了才發現不妙;台中縣有四歲幼童不明原因死亡;嘉義市有兩名小兄弟遭父母遺棄於大賣場。
文明的台灣,竟然每五十五分鐘就發生一件類似上述情節的虐兒案,而隱藏在統計數字後面的黑數,還不知有多少,這些兒童的遭遇令人同情,雖然輿論期待政府在保護兒童生命上能做得更多,但從已發生的案例分析,每一名不幸兒童的背後,常有不是的父母;想減少虐兒案,恢復父母的天性可能比期待社工員的愛心更有效。
在現代化醫療體系和婦幼照護制度未興起前,折磨幼兒的是病毒,奪走幼兒生命的是物質匱乏,兒童會死於傳染病、營養不良;如今,台灣平均國民所得已達到一萬五千美元,絕大部分嬰兒是在醫院誕生,有良好的醫療照護,衛生局定期通知打預防針,學齡兒童強迫入學。
台灣兒童所置身的大環境風險是降低了,但少數兒童的家庭小環境風險,卻變得難以預測。首先,父母吸毒、酗酒會導致性格和行為偏差,最常威脅兒童安全;毒、酒會扭曲父母保護兒童的天性,變成殘害兒童的惡魔,而台灣毒品愈來愈氾濫,酒後家暴更層出不窮。
其次,台灣經濟成長遲滯、貧富差距擴大,雖然不乏就業機會,可是有的父母不願就業,有的父母找不到合適工作,加上背負債務,家庭經濟困頓,導致夫妻失和,年幼兒女成了不是父母的出氣筒;有的父母因為謀生,把年幼子女托給不適當的人照顧,而遭到凌虐,甚至丟掉性命。
從制度面看,台灣是想建構「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可是政府掌握的資源,往往用到國防、經建及容易獲得選票的工作上,照顧弱勢的資源永遠追不上實際需求,在這種現實環境裡,不得不呼籲為人父母者,回歸家庭價值,恢復護幼育幼本性,動物尚能如此,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