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建會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調查「國人快樂分數」,結果顯示有將近五成的民眾感到「不夠快樂」,尤其對個人未來經濟狀況及國家前途憂慮。
依經濟學者論點,牽動民眾快樂指數的因素,主要在經濟與政治,而經濟發展往往受政治影響,由此看來,台灣民眾很難快樂得起來。
譬如立法院在會期最後一天演出全武行,「文件與鞋子齊飛」的鏡頭登上全球各大媒體,丟盡台灣人顏面,立法委員放著大批民生法案與政府總預算不審,卻在民主殿堂噴口水、打群架,民眾用血汗錢讓這樣的立委代議,怎會快樂?
由於朝野衝突不斷、藍綠和解無望,還有政商勾結形成貪腐共犯結構,政治風氣不佳致使經濟成長停滯,更造成社會不安,報紙社會版全是綁票、搶劫、槍擊等負面新聞,民眾怎會快樂得起來?
看看喜瑪拉雅山下的小國不丹,在全球一百七十七個國家中,國民快樂指數名列第八(台灣第六十八),不丹國王設定施政目標是「創造國民快樂指數」,以文化傳承、人性發展與保護自然環境為指標,使這不富裕的山麓小國,人民的生活卻安泰豐富、快樂幸福。
同樣是小國卻因不同的執政者,給百姓不同品質的生活;面對近半不快樂的民眾,執政者、立委、官員與政治人物,是否該自省檢討,許人民快樂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