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參加孩子學校的班親會,頗有所感。
座談會上,孩子的導師提到十二年國教的主軸定調之後,學習趨向多元試探,學校的風氣有了明顯的改變,社團活動熱絡實施,七大領域課程也能正常落實均衡發展。
以前學校注重課業、強調升學,學習總是處於緊繃狀態,班級的氣氛也不很和諧。如今都改觀了,孩子們都能比較輕鬆自在的學習,同學之間變得融洽,快樂寫在臉上,師生的感情也增溫。
成績教育鬆綁,帳面上的學業成績雖然不若以往,但孩子試探興趣的機會多了、自主的空間大了,朝著各自的性向往不同的面向發展。
從近程來看,學校升學的成效似乎稍差了,其實整體的教育功能卻大大增強了,這就是十二年國教起了正面的發酵作用。
教育鬆綁不是放牛吃草,而是適性揚才,試探與發掘的過程很重要,但卻很不簡單,教育當局因此責成學校輔導室與導師分工著手實施《生涯輔導紀錄手冊》以及《生涯檔案》,希望藉由平時的觀察與輔導紀錄,來發掘孩子的亮點與長才。
班導提起一位學生,無疑算是「適性揚才」成功的個案。那位學生國中畢業後,依照自己的選擇和師長家長的支持,就讀建教合作的私立職業學校,既學專業技能,又有工資可領。
學生目前工資居然超過22K,那學生還說「公司已經計畫聘他成為正式員工,畢業之後還會調薪」。
這起案例,重點並不在薪水有多高,而是那學生選他所愛、勤於所學、樂在其中的專業好表現。我們常說「英雄不怕出身低」,其實出身哪有高與低,行行出狀元,各有一片天,才是多元教育適性揚才的關鍵。
在班親會聽見震撼與受用的一席話,我拿老師說的案例和孩分享,希望她有所啟發,能在我們的鼓勵與支持中找到自己人生未來的方向,快樂自在地前進。
張博智(高雄市/備役上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