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家長陪伴 學習效果更好

劉璟華(台南市/家管) |2014.09.23
1574觀看次
字級

讀貴版〈找警察逼上學 孩子心靈易創傷〉一文,我同意作者對孩子多些愛心和有耐心,多溝通以協助孩子生活適應的說法外,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童如何適應新學校及新生活,願以一個小學教師和中學生母親的經驗提供心得分享。

學齡前寶寶最恐懼的就是被遺棄。對此大陸一些私立幼兒園實行分批次接受新生入園,而且寶寶入園第一周只上半天就接回家,此舉有效解決了幼兒恐懼心理。

家長也應配合幼兒園制定一個相近的作息時間表,幫助寶寶盡早適應入園環境。此外還應訓練寶寶獨立入睡、安靜用餐、會洗手、主動表示大小便,穿脫衣褲和鞋子等生活自理能力,以便減少入園後的焦慮和自卑。

值得一提的是,家長為寶寶做的這些事情,不是在減輕老師負擔,而是減輕寶寶的不適。萬萬不可用「你不聽話送幼兒園!讓老師管」之類恐嚇的話,這會引起寶寶的逆反恐懼心理。家長可以了解孩子在園的進步和良好表現再轉告孩子,以鼓勵的話強化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良性感受。

幼兒園進入小學是一個很大的跨越,家長和老師都應該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這將是日後學習生活中最重要的動力。

家長除了多帶孩子參觀學校認識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之外,還應幫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能邊學邊玩。

當孩子遇到學習困難的時候,家長應該多鼓勵多幫助,絕不能使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可以先適當降低學習要求,發現孩子有一點進步就要大力表揚。

老師不能因為趕教學進度,就忽略孩子的心理,可以多給孩子介紹學科的特點和聯系,指導學童應對學習的困惑。

如果孩子不能適應小學到中學的改變,勢必會導致心理上難以承受、知識上難以掌握、生活上難以適應的「三難」局面。

家長除了幫助孩子了解新中學的環境和學習生活之外,還要督促孩子養成「先預習,後聽講」,「先複習,後作業」,「先思考,後提問」的學習習慣,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以提高學習自覺性。

學校教育和安親班的輔助教學,遠遠不如家長的陪伴更能帶給孩子學習的動力,家長和學校攜手,共同幫助學童適應新環境和新生活。

劉璟華(台南市/家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