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AVEN探測器抵達火星,開始研究火星上層大氣。
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探索火星大氣變遷之謎,在去年十一月送上太空的「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MAVEN)探測器,經過十個月的太空飛行後,已在二十一日晚間抵達火星軌道,可望展開探測任務。
約二點四五噸重的MAVEN探測器自去年十一月十八日由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以火箭送上太空後,至今已在太空飛行四億四千兩百萬哩,最後在二十一日晚間九時三十七分展開進入火星軌道的程序。
MAVEN探測器在未來六周將開啟和檢查系統,以及移動至最後作業軌道,以就火星上層大氣的動態進行詳細測量。
這次MAVEN探測器與NASA過去的任務並不同,將專注在火星的大氣變遷。行星科學家相信,火星在約四十億年前原本也覆蓋很厚的大氣層,由於較厚的大氣層才可讓火星表面蓄集水分,因此當時的火星比目前更暖和也更有水分。
不過,之後火星經過劇烈變遷後,大氣層逐漸稀薄,使得火星表面變成又乾又冷。領導這次研究的科學家賈科斯基表示,火星消失的水分子可能經化學作用而進入地表下,或逸至大氣層頂端。
而MAVEN探測器的重點即針對大氣層部分,該探測器將以一年時間,監控太陽風分子與火星大氣層的相互作用。
賈科斯基指出,這次任務已事先經過徹底、仔細的測試和準備,在地面的任務管制人員已發送出最後的指令,MAVEN將會自動執行。因此,只要探測器維持正常運轉,地面人員僅須觀察,不用再發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