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白吃午餐與福利排富:從黃健庭縣長的「台東經驗」說起

執筆人: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2014.09.23
1490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高希均

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一)台東經驗

九月上旬台東縣長黃健庭在新書《勇敢不一樣》的發表會中,回想四年前要推動台東「學童免費午餐排富」,實在是天人交戰的選擇。這個主意立刻引起了家長們的強烈反彈。「如果你一定要做,等到第二任。」一位好友向他說。這位在美國念過MBA又擔任過財務管理的縣長,知道錢要用在刀口上。決定推動排富之後,從一年二點二億的支出降低到八千萬,每年省下的一億四千萬,就立刻可用來改善學校中急需改善的小工程(從廁所、教室到操場跑道)。實施三年後的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家長是支持當年的排富條款。另一個措施是在市區以前免費的停車位置,改成收費,當然也遭到反對;現在也是多數贊成。

不要小看這二個「台東經驗」,再自私的選民,如有一位有溝通能力的首長能夠講清楚,說明白,選民是聽得進去的。比之每人所得較低的台東,其他縣市的人民應當更有能力接受福利排富。

(二)老人有他們獨立和自尊

生活在台灣,常常經歷到政府對年長者的各種貼心照顧。郝市長又在中秋節前送一千五百元敬老金到老人家中。這即是為什麼年長者特別有小確幸的感覺。回來探訪的海外朋友都希望台灣可以變成一個「全球華人退休之島」。我贊成這個構想;但長者們必須真心地說:不要低估我們的自尊、獨立以及分享的熱情;我們不是回來要接受各種優待、照顧,當為弱勢團體。

在《遠見》八月號討論「養得起的未來」專題中,我提出了「新獨立宣言」。每個人從小就要養成:「自己的工作自己找,自己的晚年自己顧,自己的命運自己創。」像我們在戰亂中長大,能讀到一些書、找到安定的工作,對政府充滿感激;到了晚年我們已有獨立的能力,不應當再增加政府、子女、第三者的負擔;而且還應當把自己的一些積蓄除了給子女,還應當給母校、社區及公益機構分享。

(三)推動排富減少白吃午餐

「白吃午餐」一詞是二十世紀大學者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教授在一九七○年代提出推廣。他曾經說:「我的經濟理念可以一句話概括: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一九七七年我利用休假回來,在台大商學研究所授課,在那段時間寫了一些傳播進步觀念的文章。其中二篇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論公立大學學費提高」。前者引起了熱烈的反應,後者引起了強烈的反對。

在南港眷村長大的青少年(十三歲到二十三歲),自己一再經歷過政府的各種津貼、補給、照顧,使我讀完大學;另一方面也開始感受到政府應當要有更有效率的方法來照顧低所得者。自己看到當電費、油價受到補貼時,就產生使用的浪費;當學費(公車票價、故宮門票)等壓得太低時,反而犧牲了服務的品質。

自己就反覆思考:為什麼不只照顧真正需要的低所得者;其他的人當然要付合理的價格,「排富條款」是合理的「使用者付費」。看一場球賽、歌劇、馬戲團演出價格常在數百元和數千元之間;只要是與「公家」相關的,一切價格、費率,就要百般便宜;如果像北歐人民負擔的平均稅率超過百分之三十,可以有這樣期待,而台灣的平均稅率不到百分之十三,還要這樣白吃。

台灣小確幸的存在,或許正因為政府提供的「白吃午餐」無所不在。如果真是這樣,那是不可能持久的小悲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