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趣》 豁達大度的藏書家

奚椿年 |2007.01.23
345觀看次
字級

在古代藏書家中,有一些豁達大度的人物,是非常值得稱道的,如:

《南史》稱崔蔚祖「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來從假借,日數十帙,蔚祖親自取與,未嘗為辭」。

又如《晉書‧范平傳》記載到:范平藏書頗豐,每遇有客借看,范平不但借給,而且為之備辦衣食,以示對好學者的敬重。

還有《曲洧舊聞》,記宋次道居杭州春明坊,許多讀書人也跟著他做鄰居,這是因為宋次道好借書與人,做他的鄰居借書更為方便。由此之故,春明坊附近房費陡漲,比別的地方要貴得多。

肯借書與人而傳為美談的,尚有明代的李如一。他常常說:「天下好書,當與天下讀書人共之!古人言匹夫懷璧為有罪,況書之為寶,尤重於尺璧,敢懷之以賈罪乎?」所以,他「每得一遺書秘冊,必貽書相聞,有所求假,則朝發而夕至。」

不過,李如一之名,不大為人所知,連黃丕烈也不明究竟,他只是懷疑江陰李氏得月樓主即為此人。

更為難得的,是元好問《中州集》卷八《路仲顯小傳》提到的路仲顯之母。據載:「路仲顯,字伯達,冀州人,家世寒微,其母有賢行,教伯達讀書。國初賦學家有類書名《節事》者,新出,價數十金,大家凡有得之者,輒私藏之。因為伯達買此書,撙節衣食,累年而後致。戒伯達言:此書當置學舍中,必使同業者皆得觀,少有靳固(吝嗇之意),我即焚之矣。」這真可說是當時藏書家之賢莫過於這位賢明母親的了。

此外,也有人因感當時一些好書,人們難以讀到,對於後學者不利,從而發憤將書刊行於世。如:

五代毋昭裔少年好學,向人借《文選》、《初學記》,人家不與。他發誓說,他日得志,願刻版發行,以便利天下讀書人。明德二年(九三五年)他果然做了後蜀孟昶的宰相,說:「現在可以達到我的心願了。」於是就在成都叫他的學生勾中正、孫逢吉寫《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催工日夜雕版,又開學館雕九經、諸史等,西蜀文學由此大興。

與毋昭裔相同的尚有明人章懋,他在《楓山語錄》中講過這樣的話:「吾生平一切好玩之物,皆無所好,惟好古書而已。昔在閩,胡文定公子孫,有一部寫本《致堂管見》來與。因問其家再有重本否?彼云:只有此本。遂發還。」並說:「俟我有力,當為刊而與眾共之,不敢私為一人所有也。」這可說是達者之言。

自然,在封建社會裡,像上面講的這些以書為私產而肯「與眾共之」的人,畢竟是鳳毛麟角,不多見的。

大量的是以書為私產,不僅外人,即使是子孫後輩,往往難得一見;而且見時又有一定的約束,如明朝「天一閣」主范欽就規定:「子孫取讀者,就室檢閱,閱竟即入架。」更不准私借與親友,否則,即為「不孝」,「罰不與祭三年」。

從這樣的例子可以看到藏書家的私心有多重!在今天看來,其做法可笑可鄙。(大地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