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十三周年前夕,美國總統歐巴馬推出一個企圖催毀伊斯蘭國(IS)的戰略。
歐巴馬對抗IS的戰略包括四項:一、繼續對IS進行空中攻擊,而且還準備空襲敘利亞境內的IS據點。二、增派四百七十五名美軍赴伊拉克,協助訓練伊拉克與庫德族部隊。三、與盟邦合作,共同切斷IS的金脈、強化情報與防衛,並阻止外籍戰士進出中東。四、繼續對無辜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
歐巴馬的這個戰略能否達到目的,疑點還真不少。
首先,歐巴馬認為在美國及相關盟友對IS進行系統性的空襲下,伊拉克及庫德族的部隊應可擔任地面作戰的角色,並足以奪回失地。問題是,伊拉克的部隊幾乎毫無戰力可言,庫德族的部隊則是裝備落伍,難以對抗裝備精良的IS戰士。
其次,歐巴馬宣稱要組成一個對抗IS的大聯盟,涵蓋西方國家、阿拉伯國家以及其他相關的國家。如果美國的確能籌組一個既具有代表性又都願出兵出錢的多國聯盟,譬如一九九一年美國為協助科威特復國所組成的多國部隊,摧毀IS應是指日可期。
可是迄目前為止,儘管美國透露已有三十七國表示支持打擊IS,然而同意參與空襲行動的國家卻寥寥無幾,而且仍無任何國家願意空襲敘利亞境內的IS據點。尤其是緊鄰敘利亞與伊拉克,且境內擁有設備完善空軍基地的土耳其,仍未表態是否要參加反IS大聯盟。
敘利亞境內足以對抗IS的是阿塞德政權的部隊,不過歐巴馬非但不與阿塞德合作,反而決定援助親西方的敘利亞反抗軍。
親西方的敘利亞反抗軍內部四分五裂,戰力每況愈下。歐巴馬欲透過援助這些反對軍來對抗IS,除了不切實際,還更將激怒阿塞德政權,讓這些親西方的反抗軍面臨來自IS及政府軍的兩面壓力。
IS的崛起其實是拜伊拉克持續動亂及敘利亞內戰之賜,而伊拉克動亂與敘利亞內戰又都與政治、宗教及族群問題息息相關。
就此而言,如果美國能協助伊拉克與敘利亞解決內部的動亂與流血衝突,IS就將失去賴以生存發展的環境,或許這才是摧毀IS的最佳戰略。
李登科(台北市/政大外交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