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學教授也高齡化?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研究發現,政府自一九九四年推動「教育鬆綁、暢通升學管道」改革後,受到高教擴張及少子化影響,台灣近年來大學教授年齡結構出現「老教授比例增加、年輕教授比例減少」現象,建議教育部透過調整師生比、實行彈性退休計畫等措施,增進大學教授新陳代謝。
根據教育部統計,台灣一九九四年有五十八所大學院校,二○○四年達一百四十五所,專任教師人數由原本的一萬六千九百四十九人,翻三倍成長至四萬四千七百八十七人;但這之後的九年,全台只增加兩所大學,專任教師僅增加三千一百六十四人。
政策中心分析發現,二○○四年時,我國教授主要族群為四十到四十四歲,五十歲以下的占全體教授的百分之七十七點六;但是二○一三年時,主要族群變為四十五到四十九歲,而五十歲以下教授比率降至百分之五十六點四。
國研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政策研究組副研究員王宣智表示,高教普及化造成大學教師人數在短期內大量補充,之後就接近停滯;由於師資員額成長接近停滯,補進年輕教授人數有限,原有教授年齡日漸增長,教授平均年齡跟著老化。
而少子化讓我國十八歲人口數逐漸下降,一○二學年度全台大學生共一百零三點五萬人,預計明年開始下滑,二○一八年推估僅九十六點一萬人,二○二三年再下降至七十四點六萬人。
王宣智表示,這種趨勢會一直持續至二○二八到二○二九年,屆時大學生人數將僅有二○一三年的百分之六十,若不調降生師比,學生減少會造成師資員額減少、影響年輕教授聘用,進而影響大學教授的年齡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