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邱幗英(右三)在台灣落地生根,努力翻轉傳統的教學法。圖/林秀姿
【本報台北訊】日本教育大師佐藤學的「學習共同體」教學方式在亞洲風靡一時,強調打破教師講述、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採小組合作討論、學生主動發言的教學模式,已悄悄在台灣八百四十八所學校落實,占全國的國、高中近四分之一。屏東縣車城國中推動多年,甚至讓被記三大過的學生,找到烘焙興趣。
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張新仁針對全台試辦佐藤學「翻轉教室」進行調查,八百四十八校中,有五百多所學校繳交成效評估,發現學生在課堂上透過分組合作討論方式,最能提高學習動機,同儕之間也較能互相幫助。
尤其車城國中推動多年,校長邱幗英還是香港人,因為來台灣讀大學而落地生根。一九八八年起,邱幗英在澎湖教書時,就嘗試讓學生分組合作學習。她說,起初推動「翻轉教室」時,不少教師有很大的抗拒,但因為學生學習成效明顯變好,才逐步推動到全校。
邱幗英表示,推動分組學習後,很多學生都變得不一樣;有的學生以前常被罵、被同學排擠,分組後,同學努力教導他,關係突然變好了。
有車城國中學生坦言,「分組學習前常被罵,分組學習後則常被讚美。」也有常打架滋事、被記三大過的學生,因為分組學習,代表小組上台報告,獲得生平第一次讚美,也開啟他對學習的興趣,更喜歡上烘焙,畢業後如願考上恆春工商觀光事業科。
邱幗英說,她在香港曾被留級三次,學科沒有及格過,非常沒自信,幸好在台灣人創辦的香港「珠海書院」碰到三位來自台灣的老師,因而對學習產生興趣,之後決定到高雄師範學院留學,人生從此改觀。
邱幗英表示,到台灣後,才是她學習的開始;玩社團、當家教、參加歌唱比賽拿獎金,沒想到就此愛上台灣,一待就是三十年。「以自己的生命,改變別人的生命。」她說,教育最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動機,孩子不讀書的背後,一定有原因,也因此擔任教職後,努力推動教學改革。
教育部長吳思華昨天到車城國中了解國中分組合作學習狀況。他說,分組合作學習在十二年國教有很大意義,尤其高中生的分布更多元,班上學生程度不一,透過分組合作學習,程度好的學生可幫助同學,程度差的學生能被帶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