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泰斗湯一介逝世 儒藏未竟 |2014.09.11 語音朗讀 12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陸國學泰斗、北京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儒藏》總編纂湯一介,九日晚間八時五十六分逝世,享壽八十七歲。北京大學將統一發布官方訃告。 今年六月,《儒藏》精華編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一百冊,多達六千餘萬字。 湯一介(左)於二○一三年出席「三智論壇」,與星雲大師暢談。圖/本報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報導】大陸國學泰斗、北京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儒藏》總編纂湯一介,九日晚間八時五十六分逝世,享壽八十七歲。北京大學將統一發布官方訃告。 湯一介一生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研究與保護,以近八十高齡開創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儒學古籍文獻整理《儒藏》工程。 大陸《人民日報》官微讚揚湯一介先生:「他是中國哲學界響噹噹的人物,他的《郭象與魏晉玄學》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是哲學研究不可繞開的著作;他從大量的史料裡梳理、建構出中國哲學體系,推動中國文化從傳統走向現代;他一生努力不曾停歇,一生秉承八個字,『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據知情人士指出,湯一介去年患重病,一直治療,並稱先生非常堅強,湯一介的仙逝是學界一大損失。湯一介夫人樂黛雲曾透露丈夫年齡大了,身體不好,但整天依舊為編纂《儒藏》操勞,而且實際操作起來比預想難很多。 湯一介二○○三年提出編纂《儒藏》的建議,按照計畫,這項中國最大的儒學古籍文獻整理工程,要用七年完成精華編二億多文字整理,但結果耗時二年才交了第一本五十萬字樣稿。北京大學儒藏編纂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谷建說,推遲出版原因是湯一介對編校質量要求幾近苛刻,樣書出版前的校對甚至達十幾次。 今年五月四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到北大看望湯一介,了解《儒藏》編纂情況。六月底,《儒藏》精華編前一百冊在北大舉行發布會,身負重病的湯一介坐著輪椅、家人攙扶下依然出席,「我想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願意為這工程來盡我的力…,我必須繼續努力,來把全本完成。」但如今,巨著未成,先生已去。 《儒藏》規模超越《四庫全書》 《儒藏》工程分為《儒藏》「精華編」和《儒藏》全本兩部進行。《儒藏》精華編收錄中國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儒學文獻,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五百餘種,同時收錄韓、日、越三國歷史上以漢文撰寫的重要儒學文獻一百五十餘種,共計三百三十九冊,約二億三千萬字,預計二○一七年完成。 《儒藏》全本則將進一步收錄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儒學文獻三千餘種,約十億字,預計二○二五年完成,規模將超過《四庫全書》,囊括中國、韓、日、越歷史上比較有價值的儒學著作。經過海內外近五百位專家學者共同努力,六月底《儒藏》精華編已由北京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一百冊,六千餘萬字。 湯一介出身書香門第,從小深受父親湯用彤的影響,對傳統文化接觸得很早,並有較深入的思考。湯一介除出版過多部「魏晉玄學、佛教、道教」的專著及哲學著作外,他主編的《二十世紀西方哲學東漸史》等系列著作,也成為研究中西方哲學的經典作品。 對於「國學大師」的稱號,湯一介生前接受採訪時,曾多次要求不要稱他為大師。在其傳記《湯一介傳》中,也有章節以〈反對稱自己為大師〉為題。在他看來,不僅他不是大師,這個時代也沒有大師。 湯一介在書中說:「我說現在沒有大師,是因為還沒有一個思想體系被普遍接受,還沒有出過一本影響世界的畫時代著作。」他認為,二十世紀後半葉的學術氛圍不夠自由,把思想禁錮在一個框框裡邊,是不能產生畫時代的著作。 小檔案 湯一介 1927年生於天津,原籍湖北省黃梅縣。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湯霖,是清光緒16年進士,父親湯用彤,是久負盛名的國學大師。 195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現任北大哲學系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榮譽文學、科學與文化博士,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主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儒藏編纂與研究」首席專家,北大儒學研究院院長等。研究領域有魏晉玄學、早期道教、儒家哲學。 著作豐厚,其《魏晉玄學論稿》和《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是研究魏晉玄學與佛學者不可不讀專著;主編《20世紀西方哲學東漸史》等系列,是研究中西方哲學經典。 前一篇文章 街舞配巴赫 衝突美 下一篇文章 預支千萬演唱會收入捐門諾 李宗盛 腳踏實地聲入花東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5【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6【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7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8【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總統:對等尊嚴 台願與陸交流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風土心》典藏展 再現土地情感與生命追求高雄春藝重磅登場 三檔國樂新舊相融再現眷村場景 《六公里的返鄉路》獲休士頓影展金獎跟著時空旅人 探索現代建築與歷史場域故事再現傳統戲曲榮光 地藏庵化身戲台上演八仙傳奇讓心靈反璞歸真 鄭宗龍《毛月亮》國際巡演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