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夕,國內又爆發餿水油食品安全,危害國民健康的事件。這些事件的責任不只在於提供原料的上游廠商,政府相關部門稽查不力,甚至是生產食品的知名企業也須負擔相關責任。
知名食品大廠長期受到消費者信任,擁有良好品牌形象,消費者重複次數高。
廠商賺取長期足額利潤,爆發食品安全問題,一定要負起社會責任。
企業管理最終目標,就是使品牌形象成為企業資產而不是負債。
知名的食品大廠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與品牌知名度,應該比一般的廠商更要去注意以誠信為主的社會責任挑戰,也關乎到企業經營的核心價值、經營理念。
這些知名食品的大廠一定要有品管部門做品質控管,要注意食品原料的安全與來源。這都不是「上游供應廠商原料有問題,自己也是受害者」一句話可交代過去。
知名的食品大廠,應拿出良心,好好地替消費者把關,不要逃避問題。
食品安全不是罰款、回收下架就可解決,應該要回到高信賴度品牌形象保證品質,也要付出相對甚至更多的社會責任。
為了實踐誠信教育,也必須教育孩子拒絕買黑心企業的產品,以免他們死灰復燃,製造劣質不實產品來欺騙消費者。
郭振鶴(台北市/企業輔導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