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放音樂給胎兒當胎教不稀奇,給水稻聽音樂、看跳舞也會幫助產量增加?中國大陸福建省良山村有農田進行「水稻聽音樂」實驗,聲稱不僅增產一成半、稻米也更加飽滿。農業專家表示,音樂不僅可增強植物吸收營養,還有驅蟲效果。
在南安英都鎮良山村這片四百多畝的稻田裡,晚稻隨風搖曳,走近一看,水稻間、田埂上,都放著蓮花形狀的音樂播放器,唱著《大悲咒》等禪意十足的佛樂。
泉珍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表示,四百多畝稻田裡,放著五百多個播放器。播放器使用太陽能電池,節能環保,每個播放器裡存有二、三十首樂曲,二十四小時自動循環播放,且採用防雨設計。
在這片稻田裡,野草長得十分茂盛,甚至比水稻還長,幾位婦人彎著腰割草、拔草,合作社負責人說,這片水稻的特別之處,除了二十四小時放音樂,還採取有機種植,不施化肥、不灑除草劑,「雖然我們的水稻產量比市場上低,但我們想要的是健康、無汙染、有營養的米。」
「我不是水稻專家。」負責人說,因為在市場上找不到滿足孩子營養需求的米,才萌生種水稻的念頭,為了實現這個想法,曾進行三年多考察,先後走訪台灣及國內的稻田,「在台灣的一些稻田、菜園和果園裡,有人透過播放音樂讓水稻、蔬果長得更好、產量更高,於是便想嘗試這種做法。」
為了試驗播放音樂種水稻的效果,合作社還畫一百畝不播放音樂的稻田對比,沒有聽音樂的稻田害蟲明顯較多;收成也證實,聽音樂的水稻產量更高出百分之十五,顆粒也更飽滿。
要收成好,水稻聽的音樂也有「眉角」,負責人表示:「不能放搖滾音樂,植物長期聽可能會死掉,必須是輕柔、陽光向上的音樂。」
關於這種音樂促進水稻增產的做法,華僑大學生物工程與技術系副教授劉建福表示贊同;他說,音樂富有節奏聲波,有助植物形成葉片、花芽;而音樂的聲波振動還可以刺激植物細胞產生,促使葉片上氣孔張開,增強吸收,更可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