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普洱尋諸葛丞相未遇 文與圖/吳德亮 |2014.09.09 語音朗讀 21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茶來茶去 普洱尋諸葛丞相未遇 巴達1700歲古茶樹王與採摘後壓製的私房茶餅。 圖/吳德亮 普洱市少數民族在諸葛亮誕辰當天的茶祖祭。 圖/吳德亮 文與圖/吳德亮 西雙版納的傣族好友劉江海來電說,幾年前我們一同前往巴達茶山,拍照採證的一千七百歲栽培型古茶樹王「駕崩」了,讓我感到錯愕又難過。 在雲南少數民族的心目中,「茶」是聖物,傣族、拉祜族、布朗族與哈尼族多稱為「臘」,佤族則稱「緬」,久而久之就以「臘緬」為茶葉的統稱。每屆春茶採摘季節,各族人都會舉行盛大的祭茶儀式;除了少數祭祀古茶樹或當地山神外,大多祭拜三國時代的蜀國丞相諸葛亮,尊奉為「茶祖」,迥異於江南一帶茶農茶商普遍崇拜的神農氏。 儘管普洱茶來源的傳說甚多,其中最讓雲南少數民族堅信不疑的,卻是「武侯遺種」:認為一千七百年前,南征孟獲的諸葛孔明即已在雲南教導茶樹的種植與利用,這也是孔明被奉為「茶祖」的由來。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三日孔明誕辰,茶山各村寨都會舉行盛大的「茶祖會」以感念武侯恩德。普洱市還以洞經古樂、茶韻舞樂祭之;據說傣族在潑水節期間施放「孔明燈」,也是源自先民對孔明茶祖的尊崇追思。見諸文字記載: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一書說「茶山有茶樹,較五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而清朝道光年間編撰的《普洱府誌》也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于攸樂,置銅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慢撒,因以名其山。」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記》更提到:「其冶革登山,有茶王樹,較眾茶獨高大,相傳武侯遺種,夷民當採時,先具酒醴禮祭於此。」 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攸樂,今天已更名為基諾山,基諾族傳說即為三國時諸葛亮南征留下的蜀兵後代,因此自稱「丟落」,世代尊奉孔明,許多習俗也都與諸葛亮有關:如居住的房屋以「孔明帽」為屋頂;男子服飾衣背繡上八卦印,以示崇敬和懷念,稱為「孔明印」。還有學者大膽推測,基諾族女子頭戴三角形尖帽、身背麻布袋,彷彿漢人孝服的服飾,就是當年為武侯殞落時戴孝所遺留。佤族更尊稱孔明為「阿祖阿公」,剽牛盟誓,信守西元二二五年歸順蜀漢、永不背叛的盟約至今。 而傳說係當年孔明寄箭祭風所在的「孔明山」,位於今日勐腊縣象明鄉境內,以二千三百公尺的海拔成為西雙版納最高峰,古代「六大茶山」攸樂、莽枝、蠻磚、倚邦、革登、曼撒等都在其下。除了留有傳說中的祭風台遺跡,也因山北側翹立狀如孔明的帽子而名。不過如以「武侯遺種」的年代來推論,時間最接近的一棵茶樹,就是巴達鄉一千七百歲的栽培型茶王樹了。 今日除了在普洱市洗馬河畔留有大理石雕的孔明坐像,市中心也有數年前由台商天福集團捐贈、手持茶苗的「孔明興茶」立像。而在紅河州建水團山大乘寺內,更罕見地發現當地彝族將劉備與諸葛亮的坐像居中並祀,而台灣民間最尊崇的「恩主公」關羽與張飛反而隨祀兩側,對武侯的尊崇遠超過中原與江南等地。顯然在中國大西南地區,曾經「五月渡瀘,深入不毛」的諸葛丞相,彪炳的功業當不止於唐朝大詩人杜甫所讚頌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才是。 不過,跟雲南省所屬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其他地州很不一樣,思茅從國民政府到中共建政,始終就是個「地區」,直到近年普洱茶風起雲湧,受到全球矚目後,各地方政府無不卯足勁爭取普洱茶的主導權或歷史地位,思茅政府才積極運作,於二○○四年五月改制為「思茅市」,登錄為「中國茶城」。更為了讓世人知悉思茅過去曾做為「貢茶古府」的輝煌,短短三年不到,又向國務院爭取於二○○七年四月再度更名為「普洱市」。只是這個「市」還真大,四萬五千平方公里的面積,遠超過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台灣,首府為「思茅區」。 至於「普洱」則源於當地哈尼族語,「普」為寨、「洱」為水灣,普洱即「水灣寨」的意思。今天也從隸屬思茅市的普洱縣,更名為普洱市寧洱縣,自古以來即以普洱茶的重要產地與集散地馳名,在明清兩代,更是向朝廷進貢普洱茶的「普洱府」所在地。而普洱茶之所以稱「普洱」茶,也因過去所有經普洱府運往京師或西藏等地的茶品,均冠以「普洱茶」為名的緣故。 清朝時隸屬普洱府思茅廳的思茅,地名的由來也充滿了傳奇色彩;民間咸認是諸葛孔明南征時,大軍在此洗馬,因「思」念隆中的「茅」盧而得名。不過考據史實,三國時代的諸葛丞相雖「五月渡瀘」(經考證「瀘」即今日之金沙江),揮軍曾遠至麗江旁的石鼓鎮,卻從未到過思茅,傳說只能說明當地百姓對諸葛武侯的崇敬之情罷了。 因此茶人前往普洱朝聖,遍尋諸葛丞相未遇,只能說是傳說的美麗錯誤吧?來自台北臥龍街的阿亮,只能隨俗在巴達山茶王樹前,以兩年前委請當地布朗族幫我在周邊採摘壓製的私房茶餅,向臥龍先生、諸葛亮茶祖致敬了。 前一篇文章 城市周記 你的夜 下一篇文章 截角片語 熱門新聞 01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02【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菲律賓慈恩寺 祈觀音護佑佛光寶寶2025.07.3105味覺圖有謬誤2025.07.3106里約佛光人親子慢跑 共享美好時光2025.07.3107【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8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9俄 8.8 強震 海嘯淹沒小鎮2025.07.3110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記憶長廊】荷蘭豆炒洋菇【遇見荷】如荷【時食有味】酸甜人生果【十步芳草】我在,春天在【台語詩】女中路 茄苳老樹【獻給動物朋友的詩】荔枝乾的產地 也是蟲蟲大觀園 作者其他文章才女、古剎、寶洪茶茶來茶去 清代文人壺大師 陳曼生八壺發表茶來茶去 從以銀測毒談安心品茶茶來茶去 舞鶴來的花蓮蜜香紅茶茶來茶去 台北來奉茶茶來茶去 牛欄坑來的肉桂與老欉水仙